孫式太極拳及其風格特點

  孫式太極拳是中國近代最出色的拳家,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人也多。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經常練習可以達到修身養性的功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學習孫式太極拳必要先了解孫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人都會越練越年輕。

  孫式太極拳是優秀傳統太極拳,也是半個世紀以來影響最為廣泛的太極拳流派之一。孫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主要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

  一代宗師孫祿堂曾反覆訓論說:“練拳時要從其規矩,順其自然,外不乖於形式,內不餑於神氣,外面形式之順,即內中神氣之和;外面形式之正,即內中意氣之中。故見其外、知其內、誠於內、形於外,即內外合而為一。”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經常練太極拳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在練習中不斷的領會。

  這段話十分精確地講述瞭如何練好孫式太極拳的道理。孫式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中和狀態之中。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和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當中。

  孫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

  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後仰,又不左偏右倚,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高階拳術,具有防身、健身、養生、修身的作用。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學會身心專一,這樣才能在練習中找到意的感覺,體會練習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把形體運動與意念活動相結合,以意念導引形體運動,導引氣血運轉,達到形神兼備、精神與形體雙重修煉。

  太極拳有“鬆、柔、圓、緩、勻”的特點,太極拳的動作安穩舒展、輕鬆柔和、連綿不斷,既要肢體、關節、肌肉按程式分節運動,又可以達到全身活動的完整與協調,因此,習練者周身內外,都能獲得良好的休整與鍛鍊。

  太極拳還要求“心理安靜、精神集中、以意識引導動作”,可以消除緊張和疲勞,達到身心休息,又可養成“習靜”的習慣,培養沉著、耐久、堅毅、機智的品質。

  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呼吸深長”,久煉可以增大肺活量,調養氣息,達到養生的目的。實踐證明,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肌肉以及新陳代謝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人老先從腿上老。老年人腰腿不靈活,容易摔跤、跌倒。如果缺少鈣質、骨質疏鬆,一旦摔跤或跌倒,就可能發生骨折、癱瘓甚至意外。

  練孫式太極拳的好處

  一、孫式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協調

  人體的無限複雜的多樣活動是依賴大腦神經的興奮與抑制調節的。在太極拳運動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使人體在活動中用意不用力。“調息”,就是心息相依。

  “心”是指意念,“息”是指呼吸。練習時要心清、腦靜 手到意到,呼吸與動作密切配合,動作由意識作導引,安祥中帶有全神貫注,使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都能更好調整。

  我們在一般工作及勞動中都是以右手為主,左手輔助之,而練習太極拳是二上肢都交替活動。如“玉女穿梭”是兩上肢、兩下肢交替動作於四個方向,能調節大腦神經的靈活性,對失眠和神經衰弱者是非常適合的。

  因為採用“心靜用意”的練法,“意守丹田”使大腦皮層在運動中休息,中樞神經既指揮了全身器官機能的調節動作,又訓練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雖然是慢速度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則是靈敏的,當我工作疲勞頭昏腦脹時練一趟孫式太極拳會有腦清神靈之感。此拳對腦力勞動者消除大腦皮層的疲勞起了良好作用。

  二、孫式太極拳能增強呼吸、迴圈、消化系統的功能

  練習此拳能增強人的“宗氣”。祖國醫學認為“宗氣”聚於胸中,支援肺呼吸和心臟血液迴圈。

  《內經》<靈樞·客邪篇>曰:“五穀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墜,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呼吸焉。”說明了胸中宗氣,可借呼吸氧氣以養之,又須飲食營養以補助之。

  宗氣不但是肺呼吸的綱領,也是全身血液迴圈之綱領。在練拳時對腦橋和延髓,對呼吸和血液迴圈運動起了促進和調節作用。

  如當練拳“開手”、“合手”時,要求兩手抱球。合與面寬,開與肩寬,要求鬆肩墜肘。兩下肢站立之時,略下蹲與肩同寬,就是,培養人練習“宗氣”。

  當開掌與合掌時鍛鍊了胸大肌,增強了肺活量,在練習時要求呼吸綿綿,“意守丹田”達到了“腹實胸寬”狀態。

  使呼吸逐漸調節到深、長、細、勻,增強了人體從外界攝取氧氣,使之進入迴圈血流,二氧化碳則從血流轉移到肺泡排出體外***這肺呼吸過程叫外呼吸***,與此同時又促進了組織內所進行的氧化過程,增強二氧化碳向血流中排出以及從血流中吸取氧氣。

  ***這種呼吸為內呼吸***。在練習開合手時還能促進胃腸功能加強蠕動功能,再配合腹式呼吸,並協調了肝脾等功能。

  當患者感胃脹疼痛或肝區疼痛,膽囊炎疼痛放射到背肋疼痛時,教他練習開合手動作加上摟膝拗步等動作後,患者感到易接受此簡易動作,更感練後舒適疼痛緩解,胸部悶脹消失。

  當練習左右摟膝拗步這些纏繞旋轉的運動時,使動脈血管得到了柔和舒張,促進血液迴圈,不僅提高肺部及血管的吸收氧氣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

  所以這幾個動作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肺結核、肝膽脾胃疾病是非常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