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精神練習要點

  孫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主要流派之一。太極拳本身就是精神體操,意念第一,在練套路時,意念主要是集中在動作的貫穿連線上。那孫式太極拳的精神怎樣練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前進後退、滔滔不絕,如玉環無端

  這樣的描述不用解釋是可以理解到的了。

  2、動作表面上極其綿軟,內裡卻是顯得含有堅剛

  這種說法是抽象了點,但是隻能從文字中去體會。

  通常練習孫式太極拳,有兩種偏離的情況,一是片面地強調所謂的軟,軟得失去了孫式太極拳綿裡藏針的特點;一點是偏於剛,練得與外家拳差不多。很難做到看似綿軟,內含堅剛。

  3、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

  這種情況是當時流行的一種練習方法。現在的確很難看到了。

  方與圓,在孫式太極拳練習方面,現在也很少有人在練習時注意。因為現在在孫式太極拳演練方面對方圓的要求已經有所變化。

  在這方面難以回覆到前輩孫式太極拳那個時代的情況。如果將這一要求作為孫式太極拳神韻的話,現在的確是失去了。

  這一要求是練拳者對孫式太極拳演練的理解,但是在一些孫式太極拳門派中,要求孫式太極拳的動作都是圓的。方的情況是不出現了。

  應該說,過去對孫式太極拳的方的理解和現在的人有所不同,現在在練習孫式太極拳時,在除了個別孫式太極拳種保留有方的動作外,一般都沒有方的動作。

  至於快與慢,現在流行的孫式太極拳只有陳式孫式太極拳是快慢相間,其他的孫式太極拳都是連綿不斷,式式均勻的。這也是孫式太極拳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了。

  如果現在把這種快慢的要求,來要求孫式太極拳的演練,的確也失去了一些神韻。因為標準不同了。問題是我們是否一定要用過去的標準來衡量現在的孫式太極拳。

  現在的孫式太極拳在這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神韻,這種神韻也是前輩的孫式太極拳傳遞下來的。

  4、摺迭和進退的轉換,動盪不已和一氣呵成

  “摺迭”、“進退的轉換”、“動盪不已”、“一氣呵成”,這些要求是前輩演練孫式太極拳的神韻的要求,如果說他們所傳的後人在這方面中的某些方面表現不出來,也是實在。

  但是現在的練法也有所改變,現在也有現在的神韻。並不完全失去前輩的所傳。

  當然在神韻方面還是有其他的內容。

  如何真正做到孫式太極拳神不外溢

  真正要做到神不外溢,還是要在身外尋求,就如身體放鬆的原則是在意不在形一樣,神不外溢仍然如此要求,神雖然不出身,但神的意思簡稱神意,卻須離開本體即軀體,而向高遠處放射,以便能起到引領本身身心!

  靈活運動的目的,此意在上,即是“虛靈神頂”,在手即為輕扶八方線,是在肩上,鬆肩垂肘在腰即為空腰等等。

  周身各處都是如此,神之意既然不在身上,自然也就在自身上表現不出來,也就自然而然達到了神不外溢的要求,尤須注意的是,達到要求也是被動的。

  這又說明了一個綱領性的問題,在孫式太極拳的行功中,行功者只需做好自已本職工作,即操於定規,功效則是隨自身體現時常規的程度。

  而相應自然體現的此即先賢所誡的不可預存有成功之心念!因為那不但於事無補,反足以招致雜念叢生,正是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也,這也是自然之理!

  孫式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原則,這個意義又不是意念意想,只是一點意思,而這一點意思又因人的意識導致表示與發揚的不同。

  但無論如何都只能存在於有無之間,有意則始生,無形則意自在,神附於意則靈,形隨意動則明。不過,真形無意,真意無形,又是別一種層次的“神不外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