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孫式太極拳

  隨著現代人對養生要求的提高,太極拳也漸漸遠離武術。許多人把太極拳當做太極操練習,這已經失去了練太極拳的意義。太極拳的的好處是強身健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是門武術,也是門學問,是武術搏擊中的一種拳術。拳分內家拳與外家拳,拳的種類雖然很多,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技擊的含義。

  不能用於技擊的,就不能稱之為拳。拳是一種載體,它可以去承載不同的思想、文化而變成獨具特色的拳種。在當今社會,拳更賦予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

  拳是技術,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須區分於操或舞蹈,它一定在吻合人體的生理基礎上,有非常完美的運動曲線,才能體現拳術的魅力。所以對任何拳術都有“差之毫釐,繆以千里”之說。

  太極拳是一個哲學概念,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源遠流長,太極圖是對太極形象的概括。

  從太極圖上看太極呈一圓,圓中有黑白兩部分,俗稱“陰陽魚”,兩魚互抱,迴圈往復。

  白魚中有一黑眼,黑魚中有一白眼,代表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它維繫了陰陽的平衡。

  因此,在孫式太極拳中必須能夠體現出太極的陰陽之理,需知道如何通過在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保持身體各個部位的陰陽變化和陰陽互變,要知道如何做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孫式太極拳就是把這個太極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為孫式太極拳的,就是用拳作為載體、用動作來展現太極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孫式太極拳稱為“哲拳”不是沒有道理的。

  孫式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符合現代人養生要求。患有頸椎病等疾病的人,練孫式太極拳能明顯緩解症狀。

  所以既然被稱為“孫式太極拳”,她必須包含了“太極”和“拳”的兩層含義,也就是必須把太極的陰陽之理融入到拳裡面,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孫式太極拳。而不是緩慢地做一些看似打拳的動作就是孫式太極拳了。

  所有孫式太極拳的經典拳論上說,孫式太極拳是根據“太極的陰陽學說,結合中醫的經絡骨骼學說,融入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創立的。

  所以說孫式太極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極的陰陽學說為理論依據,中醫的經絡骨骼學說為生理依據,以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為練氣的方法,以武術拳架為載體的一種性命雙修的拳法。

  另外,我們再看孫式太極拳著作的經典理論,孫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為:節節貫穿、不丟不頂、以柔克剛、避實就虛等等。

  孫式太極拳特點

  一曰“中”

  其一是守中,就是不論動作怎麼變化,重心都要穩定,虛實轉換合理自然 自己掌握好節奏,不失於中。

  其二是取中,就是在雙方搭手的時候,就立刻掌握住另一方的重心,不偏不離,結合動作隨化隨進,穩定兩者之間的重心。其三是適中,就是無論進退與否,都要把握好重心,發力的大小都要適中。

  二曰“敷”

  一是聚神於彼之重心,使我始終能掌握彼之重心變化。

  二是,攝神於彼之精神,此時即使彼重心未動,然而只要其心念一動,我亦能有所察知。

  三是敷神氣於彼之周身,使彼頓感呆滯不靈。然而此等用法,非需我之神氣合一,內勁精純不可。

  三曰“整”

  整有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要周身協調一致,混融一體。推手中要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氣勢鼓盪。其二是周身始終不離六合。

  雖為柔化之中,周身內外亦不能失六合之要,而是要曲中寓直。故孫式太極拳在推手中是通過鬆肩、鬆胯來主宰自身虛實陰陽之變化。

  四曰“活”

  孫式太極拳推手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來例肘靠組合而成的四隅練法,最後由兩人對練,搭手即擂即走,兩人可以自由互換,但是這需要八卦拳的走圈基礎,沒有中而已基礎不太好練習的。

  走時需兩胯放鬆,重心上下無起伏。走時之要為動中求靜,雖為移動之中,兩足兩胯虛實變化要自然,搭手要不離不即,不丟不頂,身體內外六合不散。靈活多變無定法。

  五曰“空”

  太極拳之特點“空中”也,所謂引進落空。若要引進落空,需使彼覺著能取我中,然而一經粘身發勁,始覺走空。故太極拳之變化需隱蔽,走暗圈轉換虛實不見其形。

  起手練習,即從根節練起,一身之虛實轉換俱從根節開始。何為根節,兩胯之根與尾椎之根構成一身之根節,一身之鬆轉開合,由此而發也。

  此“空中”之第一層意思。至若習者能練至神氣合一,內勁精純,則可身體不動而重心已動,所謂周身無處不是重心。至此方可稱得著“空中”之精義。

  孫式太極拳拳架優雅伸張,動作剛柔並濟,平滑圓活,上下動作自然連貫,一氣呵成,輕巧靈敏,受到人們的喜愛,是眾多太極拳中最為廣泛流傳的一種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