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醫院衛生消毒制度方案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產品,說明書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去汙染、清洗、滅菌的程式進行處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醫院衛生消毒制度範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範文1

  導管室消毒隔離制度

  在執行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1.如果導管為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不得重複使用。

  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產品,說明書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去汙染、清洗、滅菌的程式進行處理

  3.傳染病人用過的導管不得重複使用。

  門、急診消毒隔離制度

  門、急診治療室、換藥室、觀察室、ICU、手術室應執行相關部分的消毒隔離制度外,做好以下幾方面:

  1.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到指定隔離診室疹治,並及時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制度,病人嘔吐物、排洩物要及時消毒處理。

  3.醫務人員的手要隨時流水清洗和消毒。

  4.急症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床等 應每日定時消毒,被血液、體液汙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

  5.急診搶救器材應在消毒、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輸血科消毒隔離制度

  1、佈局合理,區域劃分明確,應有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血液儲存、發放處、成份室、採血室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應設在汙染區,辦公室設在半汙染區。

  2、管理要求:

  1***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2***必須嚴格按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範》規定的程式進行管理和操作。

  3***儲血冰箱應每週進行清潔和消毒,防止汙染。每月對冰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黴菌。

  5***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檢查乙肝病毒抗體水平。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後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汙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

  6***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汙染物必須分類收集後集中處理。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範文2

  血液淨化室消毒隔離制度

  1.對血液透析機定期消毒,嚴格監測;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複使用。

  2.工作人員定期體檢,操作時必須注意消毒隔離。加強個人防護。

  3.進入血液淨化室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嚴格洗手。

  4.應對病人常規進行血液淨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學等化驗檢查。

  5.傳染病患者血液淨化在隔離淨化間內進行,固定床位專機透析,採取相應的隔離、消毒措施。急症病人應專機透析。

  6.加強透析液製備輸入過程的質量監測。

  7.對透析中出現發熱反應的病人,及時進行血培養,查詢感染源,採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當疑有透析液汙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取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並及時進行監測。

  口腔科消毒隔離制度

  1.診療區域內應當保證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毒區域進行清潔、消毒每日定時通風或者進行空氣淨化;對可能造成汙染的診療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每週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2.進入病人的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

  3.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後,必須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時必須帶口罩、帽子,必要時配戴防護鏡。

  4.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機、車針、擴大針、拔牙鉗、挺子、鑿子、手術刀、牙周刮治器、潔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後均應滅菌,常用口腔科檢查器、充填器、托盤等每人用後均應消毒。

  5.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毒。

  6.用後的敷料等感染性廢物應及時清理、密閉、焚燒。

  內窺鏡室消毒隔離制度

  1.內窺鏡室診查區、洗滌消毒區、清潔區劃分明確,保持室內清潔,操作結束後嚴格進行消毒處理。

  2.不同部位的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裝置應當分開。

  3.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內鏡及附件的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的內窺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消化道內窺鏡、陰道鏡等必須消毒;活檢鉗應滅菌處理。

  6.用後的內窺鏡及附件應立即用流動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劑刷洗,清水沖洗清除管道中的殘留組織,瀝乾水分後再進行消毒。

  7.浸泡內窺鏡的消毒液選擇應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時間符合要求。

  8.每日監測使用中消毒劑的有效濃度,記錄儲存,低於有效濃度立即更換。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範文3

  一、 醫院應對醫務人員進行消毒隔離與預防知識培訓,為其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醫務人員應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二、 醫務人員上班應衣帽整潔、操作時戴口罩;進入手術室、產房應換專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隨意出醫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標準預防,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三、 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應分室安置,同類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應單間隔離。日常工作中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四、 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應嚴格執行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五、 治療室應分清潔區、汙染區,標識清楚,醫務人員進入時應戴口罩、帽子;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治療時應鋪無菌盤,抽出的藥液不得超過2h,各種溶酶不得超過24h,並註明開啟時間。碘酒、酒精應密閉儲存。容器每週滅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裝消毒液,使用時間為7天***。開放式的儲槽不應用於滅菌物品的包裝,置於儲槽中的滅菌物品必須使用小包裝。

  六、 醫務人員應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的面板、粘膜、組織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接觸面板、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

  七、 根據物品效能選用消毒滅菌方法。耐高溫、耐溼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不耐溼的物品可選用低溫滅菌;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汙染,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

  八、 使用化學消毒劑時必須瞭解消毒劑的效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時注意有效濃度,並按要求進行監測做好記錄。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用於浸泡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九、 病人使用的霧化吸入器、氧氣溼化瓶、呼吸機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並乾燥儲存。溼化瓶裡應加滅菌水,每日更換。呼吸機的螺紋管、溼化器、接頭等可拆卸部分應每週更換2次。

  十、 體溫表、止血帶應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壓計袖帶應保持清潔,如有血液、體液汙染應及時清洗,並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浸泡消毒。

  十一、 普通病區的物品表面、地面無汙染時,需採用溼式清潔。當受到汙染時先去除可見汙染物,再清潔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乾燥備用。特殊科室如手術室、產房、口腔科、檢驗科等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乾燥,每天進行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劑溼拖或溼擦,遇明顯汙染隨時去汙、清潔與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別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 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後,床單元必須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各科室需監督檢查保潔員的清潔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時應向保潔員交待清楚。換下的被服放入汙物袋內,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點被服。

  十三、 病房、治療室、廁所應有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使用,懸掛晾乾,並定期消毒。

  十四、 手部面板的清潔與消毒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十五、 按照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合理處理醫療廢物。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範文4

  一、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

  ××採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溼;

  ××取適量肥皂或者皁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面板,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

  ***1***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5***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6***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7***7.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掌心對掌心搓揉××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搓揉××手指交叉,掌心對掌心搓揉

  ××雙手互握搓揉手指××拇指在掌中搓揉××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擦乾,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二、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

  ××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汙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後;

  ××接觸病人黏膜、破損面板或傷口前後,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傷口敷料之後;

  ××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進行無菌操作前後,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汙染物品之後;

  ××手有可見的汙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汙染後。

  【注意事項】

  1.洗手時應當徹底清洗容易汙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及配戴飾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皁液、在更換皁液時,應當在清潔取液器後,重新更換皁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裝的皁液。禁止將皁液直接新增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如使用固體肥皂,應保持肥皂乾燥,盛裝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潔。

  3.手洗淨後應用一次性紙巾、乾淨的小毛巾擦乾雙手,或用幹手器乾燥雙手,小毛巾應一用一消毒。

  4.手無可見汙染物時,可以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三、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進行手消毒

  ××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出入隔離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症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後;

  ××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汙染的物品後;

  ××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汙物之後;

  ××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

  四、醫務人員手消毒的方法

  ××取適量的速幹手消毒劑於掌心;

  ××嚴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驟進行揉搓;

  ××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面板,直至手部乾燥,使雙手達到消毒目的。

  【注意事項】

  1.手被感染性物質汙染以及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病人汙染物之後,應當先用流動水衝淨,然後使用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2、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應當戴無菌手套,戴手套前後應當洗手。一次性無菌手套不得重複使用。

  五、醫務人員手衛生標準

  不同環境下工作的醫務人員,手衛生應達到如下要求:

  1、ⅰ類和ⅱ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ⅰ類和ⅱ類區域包括層流潔淨手術室、層流潔淨病房、普通手術室、產房、普通保護性隔離室、供應室潔淨區、燒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等。

  2、ⅲ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ⅲ類區域包括兒科病房、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藥室、治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及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等。

  3、ⅳ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ⅳ類區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科及病房。

  4、各區域工作的醫務人員的手,均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六、手衛生設施和用品的配備

  1、處置室、換藥室、病房等應設有流動洗手設施,手術室、產房、重症監護室等重點部門應當採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

  2、用於洗手的肥皂或者皁液應當置於潔淨的容器內,容器應當定期清潔和消毒,使用的固體肥皂應保持乾燥。提倡使用皁液。如使用固體肥皂,應保持肥皂乾燥,盛裝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潔。

  3、洗手後的幹手物品或者設施應當避免造成二次汙染。可使用一次性紙巾、乾淨的小毛巾擦乾雙手,或用幹手器乾燥雙手。小毛巾應一用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