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閱讀手抄報資料大全

  讀書的名言有很多,高爾基先生說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也有古人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現實是,書越來越多,可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你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嗎?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個愛閱讀的人

  我的身邊有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她就是我的同學周偉光。

  她長著一對大眼睛,頭髮長長的,個頭不是很高。但是她有一個智慧的腦袋,因為她不管在哪個學校,學習都是前三名。

  她有一個好習慣,就是特別愛看書。在她看書的時候,無論誰叫她那都是白費力氣,因為她一看上書,就算天塌下來,她也不知道。

  一次課間,老師因為有事就把中午作業先留了,同學們都在寫作業,只有她在看書。於是我問她:“偉光你為什麼那麼愛看書呢?”可是她卻沒聽見,還是在那裡目不轉睛的看著那本書。我太生氣了,就大喊了一聲:“周偉光!”可是她還是無動於衷,真是拿她沒辦法。

  後來我想出了一個好方法,我拿了一本書放在了她眼前,她的眼睛立刻盯到了那本書。於是我對她說:“看書是好事,可是在你看書的時候,別人叫你總該聽見把。”

  她連聲答應,還讓我把書借給她。

  其實,跟她說也是白說,下一次一定還是這樣。

  這就是我們班的“看書大王”——一個永遠與書相伴的人。

  圖一

  圖二

  圖三

  閱讀的典故

  開卷有益

  出處: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巨集揚傳統

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儲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彙。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於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後殿,閒聊幾句後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麼會上竿叫,黃犬怎麼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麼,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於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聖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鬥豔,便隨手摺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伕:“這是什麼蟲子?”

  轎伕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鑽。”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視窗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麼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隻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裡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麼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後,辭官回鄉,他特別後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於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