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優秀讀後感
:《我與地壇》反映出了史鐵生對於人性的哲理思考和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我與地壇》讀後感》。
地壇是史鐵生思考人生的佳境,在這座廢棄的古園中,他對他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思索著也感悟著。
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齡裡,殘廢了雙腿,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痛徹心扉的打擊。雙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作者常來這方淨土上,遠離人世的喧囂與紛擾,尋求寧靜,思考死與生。後來,他悟透了死: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他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所有人都殊途同歸,死是最後的必然的歸宿,毋庸置疑。我不禁想到《昆蟲記》中的一句話:世態炎涼我已遍嘗,體味甚深,我已心力交瘁,心灰意冷,每每禁不住要問自己,為了活命,吃盡苦頭是否值得?
我們為什麼而活?史鐵生在書中談到是因為“不甘心”和“慾望”。仔細想想,我們是因為不甘心和慾望而活,也可以這樣認為。人真正的名字其實是慾望,有慾望又何以輕易地甘心呢?“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不是我們所期盼的嗎?也可以說這個世界並沒有公平可言,命由天定,上帝將諸多磨難降臨人間。成功與苦難,有時是通過磨難來劃分的,所以,我們再相信命由天定時,也不要忘了運由己生。我們還是要活著的。雖然,時間短暫,生命脆弱,歸根到底我們都是奔著死前進的,但是仍會有曇花一現的珍貴的美麗與小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世界的美好在於,生命以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存在著,世界是因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動與精彩,沒有生命又何來的“大千”世界?
既然要活著,也就絕不能碌碌無為苟活在此。即使曇花壽命極端,稍縱即逝,它也懂不要白瞎了自己,綻放美麗自我,釋放馝馞芳香。因此,人們才會記住它,也才會有“曇花一現”之說。曇花都可以如此勇敢並坦然面對不公的命運。既然要活,又何不拼博?現在的我為未來而活,也因不甘心和慾望而活。光明是我所向往,美好乃我所企盼,自由為我所憧憬。
在雙腿殘廢的最為難熬和最艱難的時期,史鐵生有地壇的陪伴亦有母親的陪伴。通過讀《我與地毯》我再次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由於雙腿殘廢,史鐵生的脾氣變得暴躁起來,即使他母親當時自己也經受著病痛的苦楚,也依然默默地給予史鐵生無限的包容與關愛。
史鐵生用筆寫下自己的心聲,寫下自己對母親的思念。
生命在消逝,它有始亦有終……
公眾號:甘泉語文棲息溼地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