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_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

  博物館有著厚重的文化,參觀博物館都有很大的收穫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希望能幫到大家!

  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1

  過完年春節後,爸爸說要帶我和媽媽出去玩一天,於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去哪玩,後來媽媽提議我們正月初十去北京首都博物館玩一天。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裡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蹟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麵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祕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定,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瞭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我不會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麼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視窗,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

  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2

  溫州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的地方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原址在江心嶼。2003年,位於世紀廣場西側的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該館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館內展區總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設有歷史館、書畫館、陶瓷館、自然館、工藝館等五個專題陳列。該館擁有文物2萬多件,有20個門類,而尤以陶瓷器、彩塑、書畫為特色。五月三號,我和瑞賢一起去參觀了溫州博物館。

  買了票,我們進入展廳,就看見一樓大廳裡的花崗岩壁面上懸掛著九幅中國傳統神話題材的銅雕壁畫: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神農伏羲、燧人取火、大禹治水。這些浮雕都很漂亮,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后羿射日了,這是一個很精彩的畫面:后羿身上揹著箭袋,手裡拿著箭弩和箭,眼睛專注地望向東方,準備把箭射向太陽。這些浮雕都表現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大廳裡有一個“孔子系列”的大型彩石玉雕,這個玉雕分為孔廟、孔子周遊列國、孔子事蹟圖、春滿神話州四部分。“孔子系列”是溫州已故工藝美術大師吳進德生前的扛鼎之作。“孔子系列”歷時三年,花費45000個工時,耗用黃金10斤,用玉10餘噸。其中孔廟是我最欣賞的,它長6.3米,寬5.7米,高3.45米,它精仿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以岫巖玉為主要原料,底座是由花梨木精製而成的。它的每個細節都很講究,特別是雕刻,更是精益求精。來看“孔子系列”的人,沒有一個是不拍手叫好的。聽導遊說,整個系列是運用了圓雕、浮雕、透雕、鏤雕、線刻、陰刻、貼金、鑲嵌等多種技法。它在1997年被評為吉尼斯世界最大玉雕珍品,同年六月參加“北京全國首屆十大民間藝術家精品展。”1999年應邀前往昆明參展。它具有極高的藝術與收藏價值。我們在大廳裡還看到了拋石機,蒙古軍就是靠它,攻下了久攻不下的襄陽城,因此又稱“襄陽炮”。

  一樓大廳裡還有個蒙古包,它的形狀是上圓錐下圓柱的,我正在外面看得入迷,這時,瑞賢提議去蒙古包裡看一下,我們就進去了,裡面有四根木柱,每根木柱上都刻著龍。還有三張茶几,一張古代皇上坐的“龍椅”。牆壁上都“刻”著網格,還掛著成吉思汗的畫像。

  我們還去歷史館和自然館裡看了一下。歷史館主要分為公元前1的溫州大事記、近代的溫州大事記和當代的溫州大事記三個版塊,每個版塊都用梗概、人物事蹟和出土文物,來說明我們溫州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五千年。

  自然館有鳥類、禽獸、魚類、貝類等多個主題陳列,我們快要到出口的時候,忽然看見那裡有五六頭恐龍,最後一隻恐龍,它的頭時而伸高、時而降低,還發出巨大的響聲,讓我很害怕。

  我們又走進了休閒吧,我們剛進大門,就看見裡面有一個湖泊,湖泊裡遊著五彩斑斕的魚兒,湖中的假山石和噴泉,也成了一大亮點,

  噴泉下雨般丁冬的聲音,讓人心曠神怡。

  參觀完博物館後,想著參觀過的種種情景,不僅發出感嘆:博物館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還讓我們有了很多樂趣。

  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3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參觀。裡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樣,四周獨特的燈光與一聲聲亮麗婉轉的鳥叫彷彿給館內又披上了一層清幽,連遊人們的說話聲也輕了,生怕蓋過了這美麗的聲音。

  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樣,都用水靈靈的眼睛看著我,好像我就是一個森林之王。許多地方,都是完全模擬的!連白天和黑夜都會加上。白天,鳥叫聲一點也不間斷,而晚上也不是毫無生氣的,青蛙呱呱地叫,時而還有一兩聲貓頭鷹的大叫。一個個展館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樓是鯨鯊、海龜、翻車魚、灰鯨幾個動物的模型。講解員給我們講了一塊掛在牆上的長方形海百合,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動物,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紮根在深海底的,而另一種是在大海里飄浮的,所以它不是植物而是動物。

  第二層講了生命的演變過程,讓我們做了一次生命的旅行。我們從宇宙大爆炸說起,地球已經有了海洋,但是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說由於地下有海底煙囪,周圍溫底很高,微生物眾多,很可能出現生命;另外的人則認為地球的生命是來自外星的隕石。這至今也是個謎。我也思考這這個問題,可不知不覺就出現了生命。第一個發現的動物是埃迪卡拉動物群。隨後,澄江動物群也陸續出現,這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典型代表,有三葉蟲等甲殼類動物。奧陶紀,海螺繁盛,角石、菊石等海螺出現,它們是鸚鵡螺等軟體動物的祖先。泥盆紀,是魚類繁盛時期,泥盆紀晚期,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在陸地上繁衍後代。石炭紀,大片大片地出現了蕨類的森林。二疊紀,最早的爬行動物出出,異齒龍,基龍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別看它們名字後面跟了一個“龍”,就把它們歸到恐龍那一類,它們只不過是大蜥蜴罷了。三疊紀到白惡紀,是恐龍的天堂,有了恐龍,這可是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越哦!漸漸地,我們步入了新生代,哺乳動物出現了。我們也結束了生命之旅。

  第三層就是最有意思的模擬野外,在一條條幽徑的深處,有幾個解說器,有一臺機器最有趣了,它可以放出各種鳥叫的聲音了!上面有一個類似雷達的東西,四隻小鳥在螢幕上,我點了第一隻小鳥,嗚——雷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聲清脆明亮地鳥叫聲傳出來,咕嚕......克哩,最有趣的是那隻大角的聲音:咕嘟嘟嘟嘟......讓人不禁發出笑聲。

  繼續向前走,我們走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土洞,裡面黑黑的,什麼出看不見,裡面發出時斷時續的蝙蝠叫,我感到背後一陣涼,最後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四周一片黑乎乎,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走近一看,哎!不是出口啊!我嘆了一口氣,是一個展臺的光,那是五步蛇的產房!裡面有隻五步蛇標本虎視眈眈地瞪著我,雖是標本,但我也感到了害怕,它為什麼那麼凶狠呢?原來,它是在保護自己的蛋寶寶啊!雖然是蛇,但也有深深的母愛啊!

  這次實踐活動給我的收穫真大,讓我明白了許多動物的習性和出現的時間,使我受益非淺!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參觀博物館有感1000字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