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節儉為話題作文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節約是避免不必要開支的科學,是合理安排我們財富的藝術。

  生活中的節約不論大小,節約就在我們身邊。一粒米、一碗飯、一毛錢、一滴水、一絲線,這就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

  託、富勒曾說過: 知道什麼時候該花錢,什麼時候該節約,你就不必整天忙忙碌碌,也就永遠不會變成窮光蛋。

  小時候,我們總唱: 白米飯,香噴噴,吃飯不忘種田人。粒粒米,來不易,串串汗珠換來的。好兒童,要愛惜,吃飯不丟一粒米,人人見了都歡喜。

  其實,我們還知道一個節約糧食的故事,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它是一首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現在,我們開始節約。節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水電,節約自然資源,節約一切我們該節約的東西,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更健康,並且要繼續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我們一定要節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哦!

  在人群中,最富有的人是勤儉節約的人,而最貧窮的人卻是那些鋪張浪費的人。

  2:

  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營造一種好環境,倡導一種好風氣要靠全社會每個人來參與,那麼讓我們先從自身做起。

  今天,輪到我當家的“水官”水官的意思也就是管水的,不能浪費水資源,只要被捉到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包括自己。

  上午,我精神百倍,身上有一股連綿不斷的力量滾滾而來,吃好了飯,爸媽上辦去了,就留下了我和弟弟在家裡,一上午時間,心裡很鬱悶,看電視,不會看一上午吧。早晨一起來的那種精神百倍,身上連綿不斷的力量頓時散開了,無精打采,心裡想:“今天當“水官”真不走運,我和我弟弟之間不可能玩水,出乎意料,我萬萬想不到弟弟還是第一次說要玩水,到洗手間,弟弟把水潑我一身,我不服,也向他那裡潑水,正玩的入迷時,我想起今天自己是“水官”竟然也浪費水資源應該做深刻檢查。

  一轉眼,就到了下午,心裡想:“不能向上午一樣,貪玩,應該時時刻刻想到上午,吸取所犯的錯誤,過了一會兒,我鄰居拿了三把射水槍,朝我射,我又想:“他不在我的管轄範圍內,我管不著,可是他總朝我射水,我忍無可忍,就向他拿一把,裝滿水,繼續射,就這樣,我把其他的事情拋到了九霄雲外,開始了射水比賽,水沒了,他裝滿水,繼續射,一下午,我家就非常潮溼,和我家有漏一樣,糟糕透頂。每次都因為貪玩,把自己的職業都忘了。

  我就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職責也忘得一乾二淨。

  3: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有些人認為:以現在的條件,不必再講勤儉節約,其實,他們錯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要學會節儉。

  在街上,我們時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和我們同齡的青少年,他們的穿著打扮都非常的華麗時尚,看起來很像有錢人。他們穿成這樣,以為會讓人覺得他們很有錢,把羨慕的眼光投向他們。可是,他們錯了,他們的行為無疑就是浪費和追求奢華,曾國藩曾說過:反對一切奢華!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的我們,應該學會節儉,不可輕易浪費,我們的衣著應該樸實無華,而不是華麗麗的那種。我們要把吃剩的食物放到冰箱中,下次再拿出來吃,不要扔掉。用完的紙把它送去回收中心,可以造出新的紙來。我們要節儉身邊的一紙一縷,竹頭木屑,還有媽媽洗完菜用的水都不能浪費,可以用它來澆花、洗手或是洗別的東西。總之,要時刻節儉。

  有人說:只有節儉,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芒。是的,節儉是快樂的,更是高尚的。節儉是一種美德,沒有時空的界限,沒有尊卑的區別,是人人都應具備的,而不是 貧窮 的代名詞。在這個相對富有的時代,在相對富有的人群中更需要節儉。節儉的快樂來自哪裡?在一定意義上,節儉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品質素養和美德。把節儉看作創造價值,塑造自我的機會,肯定自我。節儉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是洞開聚集財富的源泉,而且是湧流愉的心田,何樂而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是一種品質,節儉也是一種氣質,節儉更是一種態度。所以,我們要時刻懂得節儉,還有學會節儉,其實,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看似平淡,但節儉就藏在這些小事中,因為,節儉在身邊。

  4: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因為富足,我們有權享受生活,但我們無權廢棄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否則,是一種罪過。能變廢為寶、節支創收、挖潛資源是智者所為;鋪張浪費、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舉。

  節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可觀而必要的儲蓄。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我們國家,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噸糧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就可以節約5億多元人民幣;每人節約一滴水,13億人就可節約126噸。我們不僅是一個大國,有這樣一組資料足以表明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我們有著3000多萬失學兒童,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1100多萬低保物件和上億流動民工,儘管我國大部分人算得上豐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浪費點點滴滴,因為還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何不讓此舉成為一種習慣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來雖小,卻體現著一份摯誠的責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內在品格。我國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費一點兒,長期如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節儉當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節儉對於國家大有利弊,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 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 ;諸葛孔明 以儉養德 傳為佳話;清代徐榮說: 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 節儉使人安樂幸福,奢侈使人沒有退路。貧窮需要節儉,富裕不忘節儉, 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 才是適宜消費之道。節儉是興家立業之本,不僅有其經濟意義,更有其道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