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公務員心理健康論文

  提高公務員心理健康既要改善公務員工作的外部環境,減少外界因素帶來的不必要的壓力,也要提高公務員自身的心理素質,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並能合理恰當地運用,以積極主動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

  【摘 要】公務員在表面風光無限的背後,承受著遠大於常人的心理壓力,其心理健康水平對於提升公共管理效率、保障公共權力的正確行使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公務員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表現及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從改善公務員工作的外部環境和提高公務員自身的心理調適能力兩方面促進公務員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公務員;心理健康

  公務員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表面看起來工作穩定且待遇豐厚,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公務員的心理壓力卻遠大於常人。當前,我國正在“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公務員作為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受到來自工作、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困擾,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驗。怎樣使公務員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從而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保障公共權力的正確行使、增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試行***》中提出了公務員應該具備的九種通用能力,其中心理調適能力是指“事業心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愛崗敬業的熱情;根據形勢和環境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保持良好的心態、情緒;自信心強,意志堅定,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順境與逆境、成功與失敗;良好的心理適應性,心胸開闊,容人讓人,不嫉賢妒能。”這是對公務員應具備的心理素質的總體要求。而公務員因為其角色的特殊性,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更大的壓力,因此心理問題更加凸顯。中國公務員隊伍中有29.3%的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在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務員約佔10%,這一比例比其它任何一個職業的患者都有點高。

  1 公務員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表現

  中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網載文指出,由徐培基主持的課題《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顯示公務員區別於其他人群的五種職業心理問題——抑鬱、工作倦怠、人際關係敏感、職業成就期待、人格衝突。此外,有其它研究表明,公務員隊伍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孤獨感和不安全感強烈、心理壓力大、心理不平衡、抑鬱、焦慮等。總體而言,公務員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有:

  1.1心理抑鬱明顯

  抑鬱是人心理緊張程度高、心理壓力大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長期強烈地持續著,在工作和生活中感覺到沒有樂趣、沒有能力、沒有希望、沒有意義,嚴重到成為抑鬱症。因抑鬱症而自殺或做出極端事件的案例近年來是司空見慣。公務員隊伍中,此類個案也不斷髮生,時常有公務員因抑鬱症自殺的訊息見諸報端,僅舉幾個今年1、2月份的個案:1月8日,廣州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祁曉林自縊身亡;1月11日,甘肅武威市涼州區法院副院長張萬雄墜樓身亡;1月14日,湖北隨州市科技局局長王甫友墜樓身亡;2月17日,四川崇州市反貪局局長柯建國墜樓身亡……而這些人的死亡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因抑鬱症自殺”。

  中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網的調查研究中也表明“當前的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堪憂,有34.5%的幹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鬱傾向,其中重度佔3.46%,中度佔9.9%,輕度佔21.3%。”

  1.2職業倦怠強烈

  一般認為,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雖然我國各級政府三令五申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效能建設,但公務員的職業倦怠比較強烈卻是不爭的事實。公務員的職業倦怠常常表現為敬業度不夠、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熱情降低、工作的價值感降低,對工作玩世不恭甚至憤世嫉俗。原山西省呂梁市副市長成錫鋒曾專門針對公務員做過問卷調查,得出“受測者96.3%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其中有39.1%的人出現了中等程度以上的職業倦怠”的調查結論。

  1.3人際關係敏感

  公務員面臨的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人際關係的壓力。在部分機關單位中,人際交往的氛圍是微妙和扭曲的,甚至有些單位中人際交往的氛圍是病態的。導致公務員中普遍認同這樣一些觀點:沒有什麼真正值得信賴的的知己,所謂的“朋友”都是表面文章,關鍵時候會在背後捅黑刀子的,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似乎人人都學會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戒備心很重,與人交往中孤僻、猜忌、封閉,對人充滿敵意,甚至偏執地認為人際關係就是爾虞我詐、到處陷阱,因而逃避或斷絕與他人的交往和溝通。在工作中就會麻木或者多疑,牴觸情緒較大。

  心理問題給公務員的身心造成了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職能的履行,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必須要加以高度關注、恰當應對。

  2 公務員心理健康產生問題的原因

  在許多人看來,公務員的工作既輕鬆又體面,因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招考公務員的考試隊伍中。一方面,在旁人眼中公務員是最幸福的職業,而另一方面,對公務員自身進行的幸福感調查卻顯示公務員的職業幸福感是很低的,這與對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所進行的調查在某種程度上是契合的。這種看似令人費解的情況,追究其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概括起來,公務員心理健康產生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2.1維護個體心理健康的意識缺乏

  很多公務員在工作中過分強調剋制和忍耐,壓抑自我的需要和情感表達,對個體在維護自身心理健康上的重要性方面認識不足,缺乏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和相關知識,對於相對身體疾病而言比較隱蔽的心理疾病不容易主動發現,因此很容易忽視心理上的問題。有的則是羞於談及自己面臨的心理緊張和壓力,甚而強加掩飾自己的心理問題。

  2.2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不強

  一是隨著我國社會的變革和轉型,社會各方面對於公務員的履職要求在不斷提高,而新情況和新矛盾又易發多發,使得公務員的履職難度不斷加大;二是受我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很多公務員工作伊始,就樹立了要出人頭地、不斷晉升的信念,在工作中過分追求盡善盡美,因而身心疲憊,無形中給自己增添了許多壓力和煩惱;三是有的公務員給自己確定的工作目標太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一旦實現不了,就會產生強烈的心理挫傷;四是面對基層工作的複雜情況和繁重任務,一些公務員存在比較嚴重的“本領恐慌”和“能力危機”。很多基層的公務員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硬招不敢用、軟法不管用、新法不會用”,所以經常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2.3工作壓力增加

  首先,發展與責任的雙重壓力的不斷加大,造成公務員心理高度緊張。多年來,各地區、各系統、各單位發展經濟的競拼,GDP的排名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評比,個人升遷與實際績效相掛鉤等,增大了公務員“發展”的壓力;而“問責制”、“一票否決制”、“績效評比考核”以及對各種火災、洪水和生產安全等突發事件的高度提防與憂慮,又使得公務員肩上“責任”的壓力劇增。其次,公眾形象與內心世界的強烈反差給公務員造成了強烈的心理壓力。網路社會的發展,社會大眾對公務員監督的不斷加強,使得公務員時時處處都要考慮到個人和群體的形象、影響,有時受了委屈也只能強顏歡笑,有太多的難言之隱無法對人訴說。別人能說的話,他們不能說;別人能做的事,他們不能做;別人能去的場合,他們不能去,心理壓力持續增加。

  2.4人際關係困擾

  人際關係的緊張複雜無形中對公務員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受我國傳統文化和倫理關係的影響,如何妥善應對和處理人際關係,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工作和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內容。由於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很多改革還處在不成熟、不健全的狀態中,很多事情的處理還是人為的因素比較大。而黨政機關又是比較特殊的職業場所,其中有很多特殊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思維、認知、情感和價值觀念也有其特別之處,甚至還有特殊的文化以及潛規則。公務員在工作中既要對上級負責,執行上級命令;也要對下級負責,體現以人為本,更多時候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經常是兩頭受氣,費力不討好。大部分公務員要分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應對中國特色的官場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搞好“辦公室政治”,方方面面都不能得罪,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得考慮到、協調好,該照顧的要照顧到,這些無疑都對公務員在無形中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壓力。此外,來自各方面誘惑的增多也給公務員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擾。由於公務員手中都握有法律賦予的行政權力,在權力的光環之下必然會出現很多陷阱和誘惑。要想保持一顆平常心,抵禦誘惑,依法執政、依憲執政,就得承受比普通人更大的抵禦這些誘惑的心理壓力,而社會上的許多的不良現象也讓一些公務員感到心理困惑。

  2.5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欠缺

  有些公務員有維護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識,但是沒掌握有效的心理調適的方法,對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能力不強,不善於自我調節。往往是覺察到自己需要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卻苦於不知道該如何調適。同時,在上級領導面前不敢說,在同事面前不能說,在家人面前又不願意說,導致心理壓力不能及時宣洩,越積越大,最終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3 提高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的對策

  提高公務員心理健康既要改善公務員工作的外部環境,減少外界因素帶來的不必要的壓力,也要提高公務員自身的心理素質,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並能合理恰當地運用,以積極主動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方面要為促進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的組織制度環境。一是要將公務員心理健康建設納入黨政幹部隊伍組織思想建設工作的主體;二是要加強對公務員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研究,建立健全針對公務員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體系。以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為主,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黨校學習的常規課程。並針對每期學員的特點,有效地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學員應對心理壓力,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等;三是要心理是否健康和諧作為公務員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公務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價值導向機制;四是要開展公務員心理健康監測,為每一位公務員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平時可以依託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對公務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評估,將評估結果納入到公務員的心理健康檔案中,並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監測公務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個人提出預警。

  另一方面要提高公務員自我調適以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公務員要主動加強學習,自覺錘鍊意志,提高在各種壓力面前自我調適的能力。

  3.1正確認識自我

  一是公務員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公務員作為行使公共權力的特殊群體,必須樹立牢固依法行政的意識,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行政權來自於法律的授權,授之於法、限之於法,其行使也必須限於法定許可權範圍之內,“法無明文規定不可為”,不能行使超出法律允許範圍的權力,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公共權力為個人謀取任何私利;二是公務員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又看到自己的短處和缺點,客觀看待和評價自己,保持平和的健康心態。

  3.2學會自我減壓

  通過定期堅持合適的運動、定期休息、欣賞音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放鬆心情,對於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

  3.3排解負性情緒

  負性情緒長期存在就會使人焦慮、悲觀、抑鬱,給身體和心理帶來較大的傷害,可以通過離開不愉快的環境、閱讀幽默故事、幫助他人,或者向合適的物件傾吐心中的感受等措施將這些負性情緒排解掉。

  3.4理性面對挫折

  公務員在工作和生活中遭受一些挫折在所難免,如果能正確面對挫折,人生就成功了一半。一是要客觀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二是合理使用心理防禦的方式來減輕心理壓力;三是確定適度的抱負水平;四是加強意志力的鍛鍊,不斷自我激勵。

  3.5必要時尋求社會支援

  社會支援是一種特定的人際關係,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有可以信賴的人在尊重和照顧自己,社會支援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2]施水泉.公務員心理壓力大於常人近三成存在心理健康問題[Z].浙江線上健康網,2011***4***.

  [3]楊敏,王運寶,徐浩程.岳陽處理百名不在狀態公務員 專家稱因職業倦怠[J].決策,2009***4***.

  作者簡介

  許寧,女,江蘇省淮安市人,中共淮安市委黨校副教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