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心理健康論文

  員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業文化的基石。保護和增進員工的心理健康,能夠極大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煤層氣企業HSE管理與員工心理健康

  摘要:

  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念員工所難、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最大限度地解決員工後顧之憂。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廣泛開展有益員工身心健康的活動,宣傳企業文化,加強文化薰陶,感受企業溫暖,豐富員工內心世界,保障員工心理健康。

  關鍵詞:管理;心理健康

  煤層氣作為一項新型產業,煤層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因員工受到工作環境、社會因素、人際關係等影響,其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員工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認識上出現偏差,無法有效調節及控制自身情緒,同時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出現多元化的趨勢,給煤層氣企業的HSE管理帶來挑戰。

  一、員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煤層氣企業特點,綜合分析了其員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地點偏遠,令員工產生心理擔憂

  煤層氣企業員工的工作地點一般遠離城市,工作環境艱苦,社會依託性差,父母贍養、子女教育、醫療等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

  2.頻繁高危作業使員工產生心理恐懼

  煤層氣自身的勘探開發特點導致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經常進行動火、吊裝、挖掘等高危作業,在高位作業中精神高度緊張,心理過度疲勞,面對高危作業中的安全風險,恐懼心理倍增。

  3.職場競爭激烈,員工心理壓力大

  煤層氣企業作為新型企業,員工擁有更多鍛鍊的機遇,在工作中面對更多的挑戰,導致職場壓力增大主要因素有:崗位競爭激烈,工作難度大,個人能力與工作要求不匹配,工作前景不樂觀,預期目標過高等。員工長期面對巨大的職場壓力,如果不能夠有效排解,會導致員工情緒消極、士氣低落,心理壓力增大,同時負面情緒會在員工間相互傳染。

  4.新入職的員工多,員工心理承受能力差

  煤層氣企業是年輕的企業,員工平均年齡小,大多數為近幾年大學畢業的新員工,受到年齡和社會經驗等影響,部分員工面對感情糾紛、人際關係、家庭矛盾、身體疾病等問題時,適應及容忍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二、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巨集觀上講,煤層氣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個人因素起決定作用,直接影響員工的觀念和行為。

  1.環境因素

  1工作影響部分員工對優越崗位的要求強烈,但崗位任職要求高,無法及時滿足員工需求,易使其發生失衡心理。同時,煤層氣企業生產標準化程度高,管理制度完善,部分員工主動開展工作創新的行為少,創新不足,使其產生懶惰心理。

  2社會影響員工對不良社會現象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產生抱怨、牴觸情緒,造成員工和社會間的矛盾加劇,這種矛盾或衝突不能有效解決,則會導致員工的心理疾病。尤其是員工長期受到生活挫折、缺乏關愛,理想與現實脫節等不良刺激影響,誘發部分員工的心理健康疾病發生的概率將進一步增大。

  3人際關係影響員工在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與合作方之間的人際關係,一旦出現溝通不順暢的問題,容易使部分員工產生抑鬱、焦慮、強迫等症狀,給企業HSE管理帶來影響。

  2.個人因素

  1應付心理部分員工對待工作不認真,認為企業開展的各項HSE管理檢查活動只是做給檢查人員看,不關心日常HSE管理工作是否落實到位,只要不出問題就萬事大吉,給企業HSE管理埋下隱患。

  2僥倖心理部分員工完全依靠經驗進行工作,甚至是發生習慣性違章現象,忽視工作中的HSE管理,增加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

  3生活方式不健康部分員工在非工作時間飲酒過量、經常熬夜、缺乏體育鍛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會影響其的生理健康,長時間處在生理不健康狀態會導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三、員工心理健康與企業HSE管理的關係

  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從入職那一天起就與企業緊緊的聯絡在一起,員工是否有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影響著員工個人,也同樣影響著企業的HSE管理。心理健康是員工完成工作的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員工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履行企業各項HSE管理規定,自覺服從企業的HSE管理,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的HSE管理工作當中。人是占主導地位的,人的行為貫穿企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在推進HSE管理體系過程中,應確保員工的心理健康,提高員工的綜合安全技能。目前,大多數企業在HSE管理過程中忽略了員工違章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比如:生活困難、工作受挫、期望落空、家庭矛盾等,員工往往是因為情緒波動、心理障礙引發違章行為,造成安全事故。員工的心理健康是企業HSE管理的基礎,HSE管理是企業發展之根本,員工心理健康與企業HSE管理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單純強調HSE管理工作,忽略員工心理健康,企業HSE管理工作一定存在隱患;過分強調員工的心理健康,忽視安全生產,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必須將二者統一結合,才能促進企業的HSE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提高員工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本文認為解決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制定一套科學的、有效的工作體系,該體系的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評估、心理健康培訓教育、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等內容,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員工心理諮詢平臺

  針對員工心理健康的實際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請心理專家到企業組織講座;與心理健康機構合作,定期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評估。為員工開通心理健康諮詢的通道,確保員工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快速得到解決。

  2.全方位關注員工心理健康

  企業內部要提高對員工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在心理健康評估的基礎上,對部分員工要加大關注,建立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制,經常與其溝通交流,主動為其排憂解難,疏導其心理問題,防止不健康因素侵入,增強員工自控能力。

  3.加大文化建設投入

  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念員工所難、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最大限度地解決員工後顧之憂。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廣泛開展有益員工身心健康的活動,宣傳企業文化,加強文化薰陶,感受企業溫暖,豐富員工內心世界,保障員工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員工幫助計劃EAP:提高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李清,程利國閩江學院學報2004-04-2546

  2、工作壓力與員工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曾垂凱;時勘;人類工效學2008-12-2027

  範文二: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干預對策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和有效干預對策。方法:對我院80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分析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並進行干預指導。結果:職業壓力、工作風險、人際關係複雜、社會地位不高等原因是導致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作壓力是最主要的原因。結論:護理人員面臨諸多心理問題,需要醫院及社會給予關注,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風險,提高其社會地位,保證護理人員的身體安全和心理健康,促進醫療護理事業的不斷平穩向前發展。

  【關鍵詞】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原因;干預對策

  護理人員的工作性質要求其不僅要具備高超的護理技巧,還要具有健康穩定的心理素質,快速、高效的完成護理任務。如此一來,護理人員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自身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還會對護理工作的質量造成影響,增加了護患糾紛發生的可能[1]。本研究對80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探討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和有效干預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各科80名護理人員為調查物件,其中,男性12例,女性68例,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2.6歲;護理年限3~21年,平均13.4年。副主任護師4名,主管護師8名,護師14名,護士54名。

  1.2 調查方法

  制定問卷調查表,包括工作時間、工作環境、工作強度、工作風險、社會地位、人際關係情況等。每位被調查物件均獨立完成問卷,不得相互交流。

  2 結果

  表1 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心理問題產生原因 例數 比例%

  工作時間長 74 92.5

  工作強度大 68 85.0

  工作環境差 62 77.5

  工作風險大 54 67.5

  人際關係複雜 66 82.5

  社會地位不高 58 72.5

  3 討論

  3.1 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原因

  本研究結果表明,職業壓力、工作風險、人際關係複雜、社會地位不高等原因是導致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作壓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1、職業壓力:護理工作相對辛苦,護理人員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差、工作環境差等特點導致護理人員常常處於身心亞健康狀態。醫院護理工作多而繁,瑣碎繁重的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的體力消耗較大,加之醫院突發事件較多,要求護理人員及時、準確的處理,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在業餘時間進行培訓和再教育,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素質,導致護理人員生物鐘長期紊亂,睡眠障礙、食慾不振、注意力下降、情緒低落、抑鬱、煩躁等情況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2]。

  2、工作風險:護理人員在與醫生相互配合進行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認真、仔細的完成工作,稍有差錯就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傷害,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在醫護糾紛發生時患者及其家屬也容易選擇護理人員作為打擊報復物件,加重了護理人員承擔的風險。此外,患者疾病和醫療裝置的影響、工作環境的複雜性和危險性也會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

  3、人際關係複雜:護理人員在醫院需要處理復的人際關係,如醫護關係、護護關係、護患關係等,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糾紛的的發生。護理人員需要認真、謹慎的對待患者及其家屬,以免引發護患糾紛,造成對自己的傷害。另外,護理人員由於工作的需要,往往無暇顧及家庭,容易導致夫妻關係的不和諧,造成諸多家庭矛盾的發生,甚至夫妻離婚。

  4、社會地位不高: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認識程度不夠,對護理工作價值存有偏見,護理人員在社會上的地位不高,被稱為“高階保姆”,勞動和工作得不到認可,這與護理人員辛勤工作不相符合。且護理人員工資不高、福利待遇不好,自身發展受限,嚴重影響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並造成護理人員嚴重的心理負擔。

  3.2 干預措施:

  1、減輕工作壓力,實施人性化管理: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努力營造溫馨、安靜的病房護理環境,為護理人員創造優質的工作氛圍,提高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科學安排護理工作,護理管理人員要與護理人員協商、溝通,尊重護理人員的意願,合理排班。護理人員加班後要安排休息,保證其體力和精力的恢復。管理人員要與護理人員多溝通、交流,瞭解護理人員的內心需求和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認真考慮其意見,對於好的建議要予以採納。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並注重對護理人員的培養教育,努力為其爭取進修、考察和晉升的機會,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3]。

  2、增大對護理人員的社會支援:醫院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支援,特別是護理人員遇到問題和糾紛時要勇於維護護理人員的權益和安全,保護護理人員的身心安全。護理人員工作出錯時要多於其溝通,詢問出現問題的原因,不要粗暴的採用訓責或扣獎金的方式處理問題,增大對護理人員的支援力度,使其能夠有所依賴,減少後顧之憂,安心工作。

  3、增強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護理人員自身應加強應變和自我調節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提高自己處理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和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同時要提高自己對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尤其是護患關係的處理,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瞭解患者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4]。

  4、提升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全社會要學會尊重和理解護理人員的勞動成果,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歷,注重於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使其充分地理解和尊重護理人員的辛苦勞動。醫院可以適當給予護理人員精神鼓勵和物質補償以及進修、晉升的機會,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護理人員面臨諸多心理問題,需要醫院及社會給予關注,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風險,提高其社會地位,保證護理人員的身體安全和心理健康,促進醫療護理事業的不斷平穩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季雯. 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干預對策[J].江蘇衛生保健,2008,105:48-49.

  [2] 黃麗君,曾秋蓮. ICU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及干預策略探討[J]. 中國醫學工程,2013,213: 156-157.

  [3] 劉娟,原琳琳. 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及干預探討[J]. 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242.

  [4] 賀秀蓮. 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原因分析及干預措施[J]. 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