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就業緊張的心理諮詢師二級論文

  就業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它標誌著一個人正式進入社會,承擔起完全的責任和義務來,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克服就業心理障礙,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

  摘要:大學生畢業之後就要走向社會,可能會給予學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最後導致了學生的就業心理障礙。這篇文章就是對於克服就業心理障礙,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闡述,並且文章通過提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幾種常見的心理問題,然後針對這些心理問題提出一些對策或者解決方法爭取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幫助學生進行就業,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障礙就業

  學生們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學習擁有了非常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在真正走向社會中去找工作或者應聘的時候,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存在一些有關就業的心理障礙,並且主要表現在信心不足、缺乏勇氣、過於緊張等這些因素上,這些因素如果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處理和解決,那麼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就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採取各種手段和措施來克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障礙,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讓他們能夠實現自我價值、擁有美好未來,也為我們的社會不會失去這些優秀的人才。

  面對中國越來越多的高校的畢業生以及激烈的競爭形勢,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在擁有非常深厚的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解決自己經常出現的心理障礙,否則將不能適應社會工作中的壓力以及職位競爭壓力。

  1常見的幾種心理障礙

  1.1自卑膽怯的心理

  自卑膽怯的心理會使大學生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差,什麼方面都不如別人優秀,最終導致大學生在面試或者工作實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技能,最終在面試工作的過程中以失敗為結局。自卑膽怯的心理對大學生以後的工作求職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與影響,所以鑑於現在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大學生必須在平時的鍛鍊和學習中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

  1.2過分看重名利的心理

  我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過分的看重名利,他們認為只有進入一線城市或者國家的事業單位才能夠算是真正的就業。大學生剛剛畢業可能還不能夠完全的適應社會中形形色色的生活和各種十字路口的選擇,他們可能會被一時的功利矇蔽眼睛,過分看重名利、只注重眼前的利益,這樣的選擇會對大學生以後的長遠規劃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1.3過分自信—自負的心理

  現在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成績優秀、口才較好以及專業知識比較深厚,所以產生了過分自信也就是自負的心理,這些學生與自卑膽怯的學生剛好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也是不能夠對自我進行準確的評價和定位。過分自信的學生就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工作,所以他們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不是嫌棄要求公司提供的職位不高就是嫌棄該單位提供的工資標準不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

  1.4從眾的心理

  很多大學生習慣了與大家保持同步的生活和學習節奏,所以他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也會有從眾的心理,這些同學沒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和意見,不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成績以及工作情況,而是盲目的跟從別的同學。這種心理障礙可能會導致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中養成從眾的心理,不能夠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2提出克服就業過程中的心理障礙的方法和對策

  2.1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我們在就業的過程中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專業技能相對來說不夠紮實,所謂“藝高人膽大”,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應聘時的勇氣。

  有些學生對於自己的能力總是過分貶低,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並沒有盡到自己最大的精力去努力,這樣就使得他們在心理會出現一種心虛的感覺,從而就會覺得自己比別人來說能力和專業技能會稍微差點。但是如果大學生能夠在學習和實習工作的過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則這些學生就不會出現自卑膽怯的心理。

  有些學生對自己過於自信造成自負的心理障礙,也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彌補這項心理障礙。如果大學生能夠在學校的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中儘量的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及工作中需要的各種社會能力,那麼他們的自信就不是自負了,他們的就是真正的自信。

  2.2培養冷靜、戒驕戒躁的優良的心理素質

  很多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的時候會出現心浮氣躁的心理,他們在一次挫折或者失敗之後就變得焦躁不安,甚至有些人不再進行應聘或者求職。很多學生在看到其他同學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工作之後就開始著急,甚至有些同學會隨便找個單位簽約,最後導致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不是很高。所以對大學生即將畢業的時候,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讓他們時刻保持冷靜、戒驕戒躁的心理狀態,要經得起考驗和磨練。並且在不斷的求職中加強自我素質,提高閱歷和應聘經歷,不能夠在經歷了一次失敗之後就心灰意冷,不再振作。

  2.3學校、老師以及社會中的幫助

  學校在學生就業的過程中,儘量採取各種措施或者方法為他們就業提供幫助,比如: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以及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諮詢活動,也可以間斷性地開展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來幫助學生克服在找工作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其中心理輔導老師儘量幫助大學生重新正確的認識自我和對自我進行準確的評價,也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中就業過程中的激烈性。

  學校以及社會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現在社會中的很多職位已經飽和,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雖然擁有很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不能夠進入自己理想的單位或者公司。對於有創業傾向同時有創業潛力的學生,學校應該採取一些鼓勵措施或者讓相應的有經驗的老師對這些學生進行指導,進行創業相關事項的教育,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社會實踐中磨練自我,與此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以後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

  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直接影響他們以及他們家人的生活情況,所以在學生進行就業的時候必須時刻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況,克服學生在就業以及擇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讓他們能夠輕鬆擇業、快樂就業,提高就業質量,也讓他們運用自己在學校的所學來建設我們未來的家園。

  參考文獻:

  [1]王鳳麗,吳傑,張福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教育方式[J].職業與健康

  [2]楊書良,趙桂梅,王諍.大學生素養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3]胡解旺.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