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論文

  腫瘤病人的治療效果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患者樂觀的心態。因此,護理人員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進行必要的研究探討,做好癌症病人的心理護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

  摘 要:目的:心理護理對癌症患者的重要性。方法:癌症患者的觀察及護理過程中,運用妥善的心理疏導達到治療效果。結果:通過心理治療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腫瘤 心理 護理

  腫瘤病人的治療效果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患者樂觀的心態。心理反應脆弱、易激惹,對治療的依從性欠佳,這對疾病的康復是一個嚴重的阻礙。另外不論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還是手術切除,癌症病人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忍受比較大的精神和軀體損傷。因此,護理人員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進行必要的研究探討,做好癌症病人的心理護理。心理護理[1]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心理學習手段和途徑積極地影響和改變病人認知情緒和行為,以達到促進病人康復的護理目的。

  臨床資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觀察癌症病人96例,其中男30例,女66例,年齡37~65歲。

  腫瘤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和表現

  恐懼心理:一般病人對惡性腫瘤的認識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都有恐懼心理,認為癌症是“絕症”,甚至認為癌症是“判了死刑而緩期執行的人”,可謂是談癌色變。

  懷疑心理:癌症病人確診前可有疑癌心理[2],懷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病人心情緊張,坐臥不安,到處求醫,要求做各種特殊的檢查等等,而一旦被確診為癌症,病人又懷疑是不是醫院誤診了,搞錯了,對惡性腫瘤這一診斷產生懷疑,不願相信,而又反覆到各大醫院進行重複檢查尋醫求證。

  悲觀失望的情緒反應:病人一旦得知自己患癌症無疑時,便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表現失望的病人多於期待能治癒的病人,對死亡的安排多於生還的打算,很少去考慮現實疾病的治療和處置,心情不安遲疑寡斷。

  悲觀心理的“社會偶聯”[3]:病人的親戚、朋友、鄰里同事,一旦得知他患了癌症都不由自主的產生同情心,並且抱著“永別”的心情去探視他,甚至過去關係疏遠的人也紛紛攜物相送,以示關愛。然而這樣做反而會傷害到病人,因為病人在這樣反常的環境裡,會認為疾病嚴重,使悲觀情緒更甚,形成了使病人難以自拔的“惡性迴圈”,甚至會使病人絕望。

  要求儘快治療的心理:病人經過一段時間適應過程後,承認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較平靜,把希望寄託在醫護人員身上,希望通過及時治療和護理最大限度的延長生命。

  抗藥心理:對於化療的病人[4],害怕化療藥物對身體影響大,自己難以適應化療藥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對化療藥物的治療缺乏信心等。由於上述心理特徵,導致病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喪失與疾病鬥爭的信心,認為自己失去根治的可能性,再作努力也是徒勞無用的,不但挽救不了生命,還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這種情緒使病人產生放棄治療的輕生念頭。

  腫瘤病人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腫瘤患者在整個治療、康復過程中,多伴有較大的心理變化,表現出多種不良心態。這些心理失衡或障礙可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質量,如病人生活樂觀、積極配合治療,能正確認識疾病就能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否則反之。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重視癌症患者的心理護理,不僅有利於腫瘤病人的治療和康復,還有利於腫瘤的消退。所以,我們在實際治療時和治療過程中應重視病人的心理護理。

  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措施

  給病人較多的心理支援:在疾病初起時醫護人員應正確引導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對已經知道自己患癌症的病人,應給予科學合理的解釋,安慰和鼓勵病人戰勝疾病,使患者從消極低沉的心態轉化為積極向上的樂觀自信的心態來對待疾病。

  及時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對於各種型別的腫瘤病人,由於家庭文化背景及性格特點的差異,其心理活動也會有所不同。如有的病人感情脆弱、憂心忡忡、易激動、心理承受能力差,對這種病人應先暫時保密真實病情,實行保護性醫療措施,使病人保持輕鬆的思想狀態,不要還沒來得及治療就先嚇出問題;而對於文化水平高、性格開朗、堅強樂觀的病人,可委婉或坦誠的將病情講明,以取得病人合作,如不然,由於心理敏感多次會診檢查,會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的鬱鬱寡歡,使病情加重。所以,我們護理人員就要及時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儘快摸清病人脾氣,對不同的病人採取不同的精神支援措施。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在醫院,護士要主動同病人進行語言交流,經常同病人接近,如談他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講他的成就,談他過去的輝煌等等,當談到病人的病情時,不要盲目冒講,要避重就輕,對於病人提出的問題,且不可說出消極的語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要態度和藹、耐心、細心的給予解答,用自己嫻熟的技術取得患者的配合。

  創造溫馨舒適的環境:在住院期間要保持病室清淨,空氣流暢,溫度適宜,光線充足。可在室內放一些綠色置物,如在窗臺上放一些花草,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使病人感受到一種潛在的生命力,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於病人身心休息,促進病友之間的人際關係,增進病人的心理治療效果,使病人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治療目的。

  培養幽默感:有研究資料顯示[5],培養病人及家屬的幽默感,不但可以消除緊張,而且發自內心的歡笑對病人身體和心理都有益處。它可以調節過低或過高的血壓,更可以促進激素抗體的產生,幫助身體產生免疫力,藉此加強治療的功效,使病人積極面對疾病,以最好的健康的心境來對抗癌症。

  鼓勵病人適當運動:許多文獻綜合論述都顯示,鍛鍊對腫瘤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情緒有積極影響,規律的運動是減輕壓力的很好方法,鍛鍊能緩解腫瘤病人的抑鬱症狀,並使其精神興奮。

  注意事項

  謹慎對待患者的診斷:癌症被老百姓稱為“絕症”。因此,醫護人員在沒有確切把握的情況下,不能向病人及家屬透露“可能是癌症”這樣的言詞或洩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診斷已經明確,但病人的精神準備還不足時,醫生應該給病人心理上的緩衝機會,以避免出現強烈的心理刺激。但對病人隱瞞癌症診斷或告訴其假診斷也是不妥的,前者會引起病人的猜疑,後者早晚病人會知道真相。一旦病人發現自己被矇在鼓裡,頓時就會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並因此對家屬產生程度不同的不信任感,這時對進一步治療措施的實施很不利。

  重視對家屬的指導:要正確的改變病人的思想狀況,離不開家庭的幫助、家屬的支援。家庭對病人的態度直接影響著病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因此家屬要先建立信心,不要首垂頭喪氣,要多瞭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療和護理經驗,與病人一同戰勝癌症。我們應該勸其家屬增加探望次數,延長陪伴時間,做可口的飯菜,說一些溫暖的話,耐心的關心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讓病人多一份快樂,少想一些疾病,瞭解病人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包容、理解病人的發洩:病人的全身症狀複雜多樣,治療效果也不明顯,如疼痛、發燒、出血及腎功能衰竭,以及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噁心、嘔吐、脫髮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會對醫院及周圍的一切事物不滿意,這種情緒會導致病人向護士亂髮脾氣或訓斥醫護人員[6],不配合治療,這時醫護人員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同時要分析原因,著重觀察病人的個性和愛好,耐心聽取病人的傾訴,做好安慰,調養精神與生活指導,排除不利於治療的有關心理的、社會的因素。

  預防患者輕生的心理:有這類輕生想法的多為年輕的或家庭條件欠佳的患者,由於不想給子女增加精力和經濟的負擔,索性就想“不如死了算了”,這時醫護人員要及時發現病人的思想動態,並主動與家屬取得聯絡,積極給予疏導和支援,多陪伴、關心和愛護病人,使病人感到生命的可貴,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郭曉偉.重症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保健,2007,24:124.

  2 許麗華,裴育紅.如何做好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保健,2007,24:108.

  3 趙霞.放療治療腫瘤患者的心理體會.中國保健,2007,16:101.

  4 於士玉,劉琪,劉會英.表阿黴素顏色對乳癌化療患者情緒的影響.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6,13***4***:282-283.

  5 趙霞.放療治療腫瘤患者的心理體會.中國保健,2007,16:101.

  6 許麗華,裴育紅.如何做好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保健,2007,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