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寫暑假作文素材積累

  語文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餓角色,想要寫好語文作文就得多做作文素材的積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

  請給別人一條生路

  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受邀帶著自己的徒弟去參加一個大型的素食宴會。

  開席的時候,高僧發現在滿桌精緻的素食中,有一盤菜裡竟然有一塊豬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來,打算讓主人看到,去懲罰廚師,沒想到高僧卻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蓋起來。一會兒,徒弟又把豬肉翻出來,高僧再度把肉遮蓋起來,並在徒弟的耳畔低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聽了之後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了。

  宴罷歸寺的路上,徒弟不解地問師父:“剛才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和尚不吃葷的,還把豬肉放在素菜中,是故意讓我們和尚難堪。我兩次把肉翻出來,只是要讓主人知道,好處罰處罰他,師父為什麼一再阻擋我呢?”

  高僧說: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讓主人看到了菜中的豬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當眾處罰廚師,甚至會把廚師辭退,這都不是我願意看見的。”

  作為和尚,不吃豬肉,人所共知,可是廚師卻在素菜裡放了一塊豬肉,徒弟要把豬肉翻出來讓主人懲處廚師,這本無可厚非,人之常情,可高僧卻阻止了徒弟的做法,這正是高僧的可貴之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別人做了錯事,甚至有辱自己尊嚴的時候,要以寬容之心諒解別人。放人一馬,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一條生路,他會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至少他不會與你為敵。如果得理不饒人,把對方逼得走投無路,無疑就給自己添了一堵牆,路越走越窄,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緊張,狗急了都會跳牆,何況人乎?

  2

  用才不必明察

  公元前685年的一天夜裡,齊國國都臨淄的城門忽然洞開,一大隊人馬舉著通明的火把從城內奔出,叫嚷著讓停在城門外的載貨車迅速挪開。

  原來,國君齊桓公要出城迎接貴賓。

  在載貨車車隊中,有一個趕車的人叫甯戚。此刻他正在牛車旁喂牛,聽到齊桓公要出城的訊息,他激動不已,因為這一刻他期待很久了。

  甯戚是衛國人,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心懷經世濟民的大志,卻一直沒能實現。他聽說齊桓公有巨集圖大略,重用人才,便決心去齊桓公那兒謀取官職,實現理想。然而,到齊國路途遙遠,甯戚家中窮困,連路費也沒有,只好受僱替商人趕車來到齊國,夜晚在城門外歇腳。

  當齊桓公的車駕緩緩駛出城門時,甯戚敲著牛角高聲唱起了自己創作的《甯戚歌》。求賢若渴的齊桓公聽到甯戚的高歌,對身邊的人說:“那個唱歌的人或許就是個難得的人才啊!”於是吩咐後面的車輛載上甯戚。

  在聽取了甯戚論述治國、平天下的見解之後,齊桓公便準備起用他。有大臣勸道:“衛國離齊國並不遠,國君不如派人先去打聽一下,如果他確實是一個有才有德之人,再起用他也不遲啊。”

  深諳用人之道的齊桓公說:“調查之後就難免會發現這個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因為一個人的小毛病而丟掉他的大優點,這正是一些君主難以得到大才大德之人的緣故啊!”於是,他當即拜甯戚為上卿。甯戚果然不負厚望,屢建奇功,後來又擔任了主管農業的官員,獎勵墾種,薄取租賦,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

  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才,權衡其優缺點的輕重,用他的長處,才是精明的用人之術。不“以人之小惡”,而“亡人之大美”,齊桓公的用人之術體現的就是這種膽識與氣度。

  3

  憤怒是一劑良藥

  東漢時期,有個太守生病了,感覺到胸悶難耐,請了很多大夫來診治都不見好轉,家人只好請來了當時的名醫華佗來給太守看病。

  華佗來到太守的府中,既不詢問病情,也不給太守號脈,只是每天在太守府裡大吃大喝,享用美酒佳餚,招待的稍有不周,就怒目相向,還對太守府裡的人呼來喚去,彷彿他不是來給太守醫病的,而是來太守家享清福的,就這樣一連十幾天,卻始終不提給太守開藥方的事。太守一催促,他便推託說“病情複雜”需要多考慮幾天。這樣又過了十來天,正當太守對這個名醫心生疑慮時,華佗竟不辭而別,走了。更為糟糕的是,他還留下一封信,信中把太守罵得狗血噴頭,太守哪受得了這番責罵,竟然氣得吐起血來。讓人奇怪的是,經過華佗的這麼一番折騰,太守的胸悶病也好了。

  原來,華佗早就聽說了太守得的胸悶的病,到了太守的府中,不用“望、聞、問、切”,對太守的病早就瞭然於心,成竹在胸,只需用“憤怒”這幅藥方激怒太守,讓太守胸中鬱結的悶氣吐出來,自然胸悶的病就痊癒了。因此就裝成個騙吃騙喝、不講道義的江湖郎中的樣子,氣得太守怒火中燒、口中吐血正是華佗的一劑藥方,“氣太守吐血”正是治病的良藥。

  憤怒是一種不良的習氣,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就像是一副毒藥。不過,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毒”和“藥”相連,就像一把刀的兩面,只要運用恰當,憤怒這副“毒藥”同時也是一劑良藥,可以醫治人們身上的病痛,華佗正是據此治好了太守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