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精典議論文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高三學生需要重點抓議論文的寫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和諧--時代的主旋律

  和諧像陽光,人們在它的照耀下感受溫暖;和諧像雨露,萬物在她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和諧像大海,世界在她的懷抱裡充滿愛。

  題記

  如果有人問我,時代的主旋律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時代的主旋律是和諧。

  那什麼是和諧呢?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合也,強調順和、協調,力避牴觸、衝突。琴瑟和鳴,黃鐘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

  是啊,縱觀歷史,和諧怎麼不是社會的主旋律呢?漢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繁榮,使原本遙遠而陌生的國度之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經貿科技交流,使人們對古代各國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與瞭解,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使整個社會和平繁榮。而與之帶來的文化觀念的碰撞,物產的交換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廣開言論、輕徭薄賦,使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並且以開放的胸懷大開國門,與日本等國密切來往,使人們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極大地促進了民族繁榮與民族和諧。

  而到了現代,近年來我國不斷加深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力證。其中,面對改革發展所帶來的矛盾,黨中央更是主動應對,通過巨集觀調控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這正體現著和諧這一理念在新時期發展形式下的應用。

  而從民俗來看,中國人民也是極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諧的。新年彼此溫暖的祝福,那熱鬧的隆隆炮竹聲,喜洋洋的燈籠元宵等,無不表達著人們對於新年生活幸福美滿的期待。同樣地,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佳節,更是人們長久以來對於社會和諧的一種祝願和熱盼,展現了中華民族對於文化積澱的繼承與重視。可以說長久以來,我們都以“和”為我們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仁者愛人”、“以和為貴”等更是成為我們民族的千古名訓。儒家的“禮、義、仁”,道家的對“美”、“道”的探究等,無不成為我們五千年來華夏文明厚厚的積澱。而這樣厚重的文化積澱更是我們和諧社會所長久嚮往與推崇的。可以說,中華文化的基調,便是和諧這一永恆不變的旋律。

  也許你會說當蒸汽機代替了手工作業,當電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時,不知道多少黑煙毒氣排入了原本湛藍的天空,不知多少農藥灰塵在大地飛舞。而一次性餐具、電池等不可再生物也破壞了生態的和諧,破壞了整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和諧,這些能和說和諧是時代的主旋律嗎?

  對此我想說的是暫時的不和諧不是真正的不和諧,而長久的和諧,主要的和諧,相對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況且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而這些所謂的不和諧不也正在和諧強大力量的感召下,影響下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嗎?這不正是你我共同企盼的嗎?

  所以,和諧是時代的主旋律。朋友們,讓我們新世紀的一代高舉和諧大旗,唱響和諧大歌,在和諧的指引下,闊步前進吧!

  :論生活

  人,天生是生活的奴隸。

  自從人出生那天起,註定是自由和不自由的。

  你的言論、自由、心靈等等是自由的,沒有人有權干涉和禁止:可是肉體的束縛、心靈的困惑、命運的糾纏和死亡的宿命等等像一個無形的影子牢牢地、時時刻刻地追隨著我們,使我們毫無自由可言。

  生活如同龐大而複雜的奧運匹克運動會:有人為了在比賽中爭得榮譽,有人為了鍛鍊身體,有人純粹出於喜歡,有人為了掙錢,拿著商品到那裡去銷售;還有人做看客等等。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可是人的生活中充滿了需要,人永遠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一個蘋果可能使你高興,百萬財富卻可能讓你發愁。

  我們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更重要的是除了活著,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值得我們活著。

  如果我們只是僅僅為了生存而活著,我們和一隻小小的螻蟻又有什麼區別。

  在生活中,我們制定規矩,規矩把我們變成一臺臺機器;我們規定時間,時間將我們的生活變成分鐘時針;我們跟從別人,跟從使我們和別人都變成了一張一樣的臉。我們重複著一樣的話,重複做著同一樣的事情。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勞作繁衍、我們世代相傳,我們的心靈不停地被許許多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所填滿。

  我們不停地行走,不停地張望,遊蕩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像一條在路邊迷路的流浪狗。

  人們來來回回地在你身邊走動,有人和你說話,有人擠你,有人來拉你,你無處可逃,別無選擇。

  我們尋找方向,而我們環顧四野,找到的卻是迷惘。

  我們追求真理,而我們找到的卻只有虛無。

  我們渴望幸福,而我們得到的僅僅是哀痛和死亡。

  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奴隸,不要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別人的生活恰恰就是你生活的一面鏡子。

  果腹之後的美食,禦寒之外的時裝,繁殖之上的愛情,富足之下的迷惘,死亡面前的意義等等生活的壓力、誘惑和動盪不安總是讓我們不知所措,以致讓我們迷失了生活的本質。

  不要相信人的外表,那會蒙人。不要依賴財富,那會消失。

  當蘇格拉底看到許多奢侈品在販賣的時候,他不禁說道:“這個世界有多少東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生活中,工作的重負和不利的處境,危險和煩惱難以計數,不可避免。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任何人看到別人的孤獨,就像任何人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孤獨。這就是生活的本質。

  生活的本質就是孤獨。

  孤獨感使我們總以自己的視野和經驗來看這個世界和看待別人,世界上,沒有誰能真正地理解別人,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包括你自己的父母。

  現代社會中,社會大分工越細,人們的孤獨感越強,可是,愚蠢的人對孤獨感總是逃避,而聰明的人在孤獨中顯示出其的高尚和偉大。

  無論我們生活的環境如何不同,我們生命的本身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連線生命開始和結束的兩端的所有景觀。

  為什麼我們總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其實,生活怎樣對你不要緊,重要的是你對它的態度和觀察的角度。微笑著面對生活,你對生活微笑,生活也對你微笑,你對生活哭泣,生活也對你哭泣。

  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要如此匆忙,這樣浪費生命?我們要到達什麼樣的目的地,並不要緊,重要的是和你一起走過的人。

  生活中充滿了誘惑,人性又有過多的貪婪,亞利士多德這樣說過:“幸福意味著自我滿足。”因此生活需要我們懂得自我滿足,自我實現和自我約束。

  生活需要的是哭過的人,受過傷的人,有追求的人和努力過的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懂得生活的真諦。

  :尋找生命的意義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我們就成了這世間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你高矮胖瘦,貧窮或是富有,也不必在意,因為每個生命的降臨必然有它的意義和價值。正所謂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這個道理。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其價值。”飛蛾撲火,只是為了追求瞬間的光和熱,為了追求心中的目標,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毅然不顧一切,甚至與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曇花一現般的消失,從而找到自己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所在,實現了自身的偉大理想和遠大抱負。昆蟲都能做到的事情,何況是我們人類呢?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在革命時期,周恩來夫婦為了革命事業,堅決不要孩子。如此艱難的抉擇,一定需要很大的決心。但是,他的付出總算沒有白費,因為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親眼目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該有多驕傲,自豪啊!當親愛的周與世長辭的那一刻,全中國人民的心都傷痛無比,出現了十里長街送這感人的一幕;甚至與外國有些國家也為我們敬愛的周降下國旗。由此看出周是多麼受人愛戴啊!雖然他離開了,但他留下的那種為國家而舍小家的精神,仍被後人所稱讚;雖然他離開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像周這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如,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當年不為美國的金錢和地位所利誘,毅然逃回國,一生都在為中國科學事業獻身。不幸的是,這位偉人走完了近百年的人生長途,離我們遠去了,但它仍然是我們心中一顆閃爍的星星,他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實現了報國的理想,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他的精神值得學習!

  世事變遷,唯有精神是永遠的!為著他們的精神,品質,多少年後,我們依然對他們深懷敬意!那麼是不是隻有像周,錢學森他們這樣的人,才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又如;董淑猛和徐娜。他們為麻風病人所揮灑的青春和汗水,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鑑!仍記得董淑猛說的那句話:“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從而找到自己生命意義,實現自身的價值。”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目標,探尋生命的意義所在。只要找準了那個目標,就會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時,你就會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來到這個世界的榮幸!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