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白是不是田園詩人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那麼李白是不是田園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李白是不是田園詩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白資料介紹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中國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大李杜”。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是西域地區碎葉城人。李白的家族在當地應該是一個名門望族,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從小就對李白嚴格教育。李白在他們的培養下,五歲時就能背誦六甲,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李白在十五歲那年,喜歡上了劍術,並一直痴迷於此想要做一名遊歷四方的俠士。終於,在公元725年即開元十三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拜別父母,仗劍遠遊。李白在遊歷的途中,欣賞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於風景的壯麗,李白寫下了無數有名的詩歌。

  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李白已經四十一歲了,但他因為仕途的不順,一直沒有實現自己心中遠大的抱負。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唐玄宗翻閱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於是,唐玄宗就召李白進宮,並親自去迎接他,李白被封為翰林,隨時侍奉在唐玄宗左右。這一段時間應該是李白最為輕鬆愜意的日子了,他也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但好景不長,因為嫉妒李白的好運,許多人開始在唐玄宗面前詆譭他,於是李白就被放逐了。

  李白被放逐出了長安,一路走走停停,因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只能將自己的憤慨與憂愁藏在詩歌之中表現出來,留下了許多佳作。

  李白之死

  關於李白之死,一直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眾說紛紜。可信度較大的有三種:一是病死,二是醉死,三是溺死。李白病死的可能性很大,根據史料的記載,李白病逝那一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了,李白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於是在臨終前寫下了《臨終歌》這一篇詩歌交給了至交好友李冰陽。《臨終歌》是李白對自己一生的一個高度概括,字詞間流露出李白對自己生命流逝的不甘以及對自己沒有完成事業的懊悔。同時,《臨終歌》也可以說是李白寫給自己的墓誌銘。

  第二種說法便是李白其實是醉酒而死的。李白是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根據《舊唐書》裡的記載,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李白還是嗜酒如命,最後因過度飲酒而醉死在了宣城。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史料依據,但卻缺乏佐證,可信度也並不怎麼高。

  關於李白之死的第三種說法便是李白其實是溺死的。李白是溺死的這種說法在史料中並沒有任何的記載,只流傳在民間。相傳有一日,李白泛舟於江上,一邊喝酒一邊賞月。因為喝醉了酒,李白看到水中的月亮就按捺不住了,跳進江中撈月亮,最後月亮沒有撈上來,自己卻永遠的沉在了冰冷的江水中。

  李陽冰和李白聯絡

  唐朝詩人李白,世人稱他為“詩仙”。晚年貧困潦倒的李白流浪到安徽馬鞍山,即如今的當塗。流落至此,在很大程度上與當時的當塗縣令李陽冰有關。

  李陽冰和李白交往密切主要是李陽冰在當塗擔任縣令的那段時期。上元二年,太尉李光弼率領百萬士兵出征臨淮。當時李白剛好經歷了“賜金還山”和“罪流夜郎”的人生挫折,心情沮喪,但是他在江南賞景之餘,想要戴罪立功的心境還沒有磨滅。遊玩途中,李白在知道李光弼東征的訊息後,在同年8月投軍到他的徐州軍營裡,但是因為生病只能再回到金陵。當時的他,一貧如洗,沒有半點辦法的情況下,投奔了當時在當塗擔任縣令的李陽冰,也因此留下了佳作《獻從叔但發圖宰陽冰》。

  一開始李陽冰並不值得李白的境遇與來意,當他看完李白寫給他的這首詩之後,才重新把想要辭行的李白留了下來。

  雖然當時李陽冰快要離職了,但是還是接待了他,儘自己的能力把他安排妥當。李白居住在當塗期間,經常和李陽冰暢談。李陽冰擅長小篆,筆法雄渾,是李斯以來的一大變革,人稱“筆虎”。

  李陽冰才高出眾,為人耿直,沒有靠權貴來抬高自己,因此李白對李陽冰非常敬重。為了表達對李陽冰的欣賞,李白還特地為李陽冰的畫像寫了一篇《當塗李宰君畫贊》。李白的詩歌能夠廣為流傳,除了他的詩歌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李陽冰為他整理編輯,也是功不可沒的。這也是李陽冰為中國為學發展史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