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人陶淵明資料簡介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陶淵明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字元亮,又字潛,潯陽柴桑人,是東晉末期到南朝宋初期傑出的詩人與辭賦家,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後世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父親的具體事蹟已不可考,但有一妾室,看來初期家境還不錯,陶淵明有一庶妹,嫁程姓人家,故被陶淵明成為程氏妹。陶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過世,於是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時其庶母也去世了。陶淵明自幼便修習儒家經典,後又受到道家思想的薰陶,故其身上有儒道兩家的修養。

  陶淵明二十歲的時候為了謀求生計,開始了一段遊宦生涯,但在仕與耕之間動盪十餘年,令他看透、厭倦了官宦生活,所以在程氏妹去世之後,陶淵明便辭官歸隱,在田園山居中度過了餘生。公元427年,陶淵明在潯陽去世,死後他的友人為他私諡“靖節”,故後世又稱之為“陶靖節”。

  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寫大量飲酒詩的人,以醉人的語態反應社會現實與險惡。但陶淵明成就最高、數量最多的是田園詩,他的田園詩表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與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唐宋的詩人、詞人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的造詣不在他的詩歌之下,最著名的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三篇。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他的詩文。陶淵明的詩歌中所展現出來的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以及不願與那些熱衷於利益的塵世勢力同流合汙的高尚品質都對後人起到了一定的模範和教育作用,但是陶淵明那般辭官隱退的避世態度也給後世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陶淵明所引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即使諸多著名的偉大詩人也曾受到他的影響。唐代著名世人李白不願巴結奉承權貴的自尊不屈與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唐朝詩人高適也曾想要學習陶淵明辭官歸隱山林的做法,遠離世俗利益。不僅如此,陶淵明的詩歌也給後人帶去了精神支援與鼓舞。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與清朝詩人龔自珍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讚美陶淵明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因他而得到的感悟。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顯示了他對於桃花源的嚮往,而他的桃花源社會也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世中有不少文人學者對陶淵明提出的桃花源社會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此種社會的嚮往與歌頌。就例如著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經用自己的作品對那般***和諧的桃花源社會表示讚賞,而對與之相反的現實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感慨。

  陶淵明在給後世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他那捨棄所有歸隱山林,逃避現實的態度也給後世之人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後世中頗為有名的詩人白居易曾在晚年退隱山林,而在那期間他非常喜愛陶淵明以及他的詩歌,但實際上那只是他在超脫世俗的陶淵明那尋求精神上的安慰罷了。

  對陶淵明的評價

  對於陶淵明的評價,用幾句話都不能完全說清陶淵明到底有多優秀,總的來說,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可以說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為傑出的詩人。在世人眼中,陶淵明還是一個悠閒飄逸、不熱衷於名利的詩人,就好似一個不在世俗之中的隱士,他的諸多詩作都表達了他歸自然生活的喜愛與對官場之類的厭惡。

  陶淵明雖然自二十歲時為求生計踏入官場,但是功名利祿並沒有使得陶淵明隨波逐流,與官場上那些為了利益算計他人的那類人一樣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記自己的本心。陶淵明自幼就是喜好寧靜悠閒的人,也因此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並沒有讓他被利益矇蔽雙眼,反而使他更為厭惡充滿利益的官場生活,使他最終決定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可見陶淵明是個淡泊名利的人,寧願迴歸田園過清寒的生活,也不不願在官場中沉浮。

  陶淵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寫的詩歌,他所寫的那些詩作中不管是飲酒詩,還是詠懷詩,亦或是田園詩,都是極佳的詩文作品,被世人紛紛傳頌與讚揚。即使是現今,仍然有人將陶淵明的詩作作為自己的精神標杆,雖然在現今社會中,沒有人能夠做到如陶淵明那般遠離塵世與利益,放棄所有歸隱山林以逃避利益競爭,但是卻可以學習陶淵明身上那種安貧樂道、不隨波逐流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