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程頤的資料簡介

  程頤是湖北人,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程頤簡介

  程頤***1033-1107*** ,漢族,字正叔,洛陽伊川***今河南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出生於湖北黃陂 ,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祕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

  程頤與其兄程顥同學於周敦頤,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他的學說以“窮理”為主,認為“天下之物皆能窮,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目的在於“去人慾,存天理”,認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宣揚“氣稟”說。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傳》《遺書》《易傳》《經說》,被後人輯錄為《程頤文集》。明代後期與程顥合編為《二程全書》,有中華書局校點本《二程集》。

  楊時見程頤於洛

  楊時見程頤於洛陽講得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程頤是北宋的大教育家,自幼非常聰明,還當過帝師,慕名來求教的人很多。楊時是劍南人,小的時候據非常善於寫文章,後來他考中進士當官了。那時,程頤講授儒家的學術精要,洛陽的學生都過去拜他為師。楊時正好調去做官錯過了這個機會。

  後來楊時拜程頤哥哥為師,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就這樣過了四年,程頤哥哥去世了,楊時還專門為他設立靈堂。楊時為了再學習,決定到洛陽去拜程頤為師。他拉了個朋友一起去拜訪,但程頤正好在睡午覺,兩人不便打擾他。大雪不期而至,為了能在程頤醒後第一時間見到他,他們二人就沒有離去。他們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不說一句話,就這樣等了大半天程頤才睡醒。程頤看著這兩人吃了一驚,原來雪已經下了很久,門口的雪已經積了到了人的膝蓋 ,兩人完全變成了雪人。可是兩人冒著雪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等待還是沒有半點不耐煩。後人把楊時見程頤於洛陽的故事總結出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意思就是心志堅定地向老師虛心求教。

  這個故事的版本有很多,有些人認為當時楊時與朋友不是立在門外而是在屋簷下等待程頤甦醒。他們的觀點是現代人望文生義,為了讓這個故事更動人,就說楊時與好友是在大雪中等待,忽視了事實的真相。

  程頤名言

  程頤是個大教育家,說過的名言不計其數。程頤名言中有句關於學習的,大意是一個人想要變得更好就不能停止學習,想要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就要拒絕畫地為牢,要堅決反對驕傲自滿,要絕對捨棄自暴自棄的自我認知。這句話在後世經常被用來教導學生。

  當然他所說的關於學習的名言遠不止這一句。他還說,讀書的人要講究實事求是,不要太虛榮。如果腦子裡出現了虛榮的念頭就會失去自己的原則。他還認為讀書重在積累,同時他也提出不能變成書的奴隸,要有質疑權威的勇氣。他還給學生們的讀書方法給出了建議,這個沒有竅門,知錯就改就行。在說話方面,他認為話最好說得含蓄又有深意,即能讓對方不難看就能讓他明白自己真正的意思。

  以上是程頤名言中關於學習的部分,他在做人的品德上也留下了不少名句。他認為一個人最好能說話謹慎。如果一個人心裡有主見的話,他就不會被外界誘惑。在信用方面,他說對自己不誠實是欺騙自己的內心,這是放棄自己的行為,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誠實不僅是道德淪喪的表現,也會增加彼此間的怨恨。程頤崇尚君子的所做所為,認為君子問心無愧,所以內心常常能夠感到愉悅,而小人的思想被貪婪奴役,所以內心會有很多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