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代中國地熱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探析

摘要:本文主要從四個大方面來闡述當代中國地熱資源的開發及利用。首先,我介紹了中國地熱資源的發展現狀,並從兩個小方面來具體論述;其次,我又談了中國地熱資源的應用領域;再次,我就地熱資源的特點來提高人民對它的認識;最後,我又重點談了一下地熱資源在發電方面的利用等問題。 
關鍵詞: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發展 
        1  中國地熱資源發展現狀 
        1.1 地熱能源發展方向。地熱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的領域在地熱發電、地熱製冷及熱泵等方面。未來地熱能開發利用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建築物採暖、供熱及提供生活熱水等。尤其在北方的許多寒冷地區,寒冷天氣幾乎覆蓋全年的一半時間,利用熱地能的發展節能、環保的特點,為老百姓解決供熱和採暖問題已成為其發展的方向之一。另外,地熱能的發展還表現在開發溫泉旅遊、療養、娛樂等方面。例如,許多旅遊城市已經帥先開發利用地熱能,在溫泉旅遊、養生療養和娛樂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2 地熱能源開發利用領域。結合國內地熱能源開發的特點和國外對其利用的現狀,目前在地熱能利用中的前沿領域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地熱能源泵技術;②地熱製冷空調技術;③地熱能梯級綜合利用技術。 
        2  中國地熱資源應用領域 
        2.1 供暖。我們知道東北地區冬季氣溫較低,供暖時間較長,國家三令五申的要求取消小鍋爐作坊,禁止燃媒排放有毒、有害氣體。隨後替代它的天燃氣和燃油應運而生,可它的造價成本非常高,動作起來普及範圍較窄。因此,地熱資源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為氣溫較低,溫差大地區的供暖問題提供了方便之門。 

        2.2 醫療保健。越來越多的人對健康重視起來,地熱水資源中擁有許多低礦物質能量,比如鈾、氟等稀有礦物質含量,常期浸泡、洗浴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2.3 種植和養植。我們知道我國的地熱能源尤其是中低溫能源覆蓋範圍廣,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可以利用地熱井的溫度和蒸氣,在周圍建造種植園、養植園,尤其是對室溫要求較高的農作物、動植物,這種環境下的農作物和動植物產量也將節節攀高。 
        3  中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特殊性 
        3.1 地熱資源分佈面廣。根據地質學家的勘查表明,我國幾乎每個省區都有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資源,這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3.2 以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據現有738處地熱勘查資料統計,中國高溫地熱田僅2處(西藏羊八井、羊易地熱田),其餘大部分地區均為中低溫地熱田。其中平均溫度西藏最高,達88.6℃;湖南最低,為37.7℃,可見我國地熱能源分佈較多為的是低溫地熱資源。 
        3.3 地熱田規模較小。在已勘查738處的地熱田中,大、中型地熱田僅55處,佔7.5%,佔勘查地熱田可利用熱能的76.7%;小型地熱田683處,佔總數的92.5%,其可利用熱能僅1008.05MW,佔總量的23.3%。
        3.4 地熱水水質以低礦化水為主,適合多種用途。我們知道低礦水對人體極為有益。 
        4  地熱資源發電發展緩慢的成因 
        4.1 地熱資源熱源差異。目前在我國尚未勘探到與淺成年輕的酸性侵入體有關的地熱系統。相反世界各國進行商業性地熱發電的熱源,幾乎均與淺成年輕酸性侵入體有關,而且均屬具有高孔隙率、高滲透率的地質下境中的水熱系統。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則為這類熱源,這種尚未冷凝的岩漿囊體主要出露在特定的地質構造條件下,諸如大洋中脊、聚斂板塊邊緣、大陸裂谷和板內熱點等,其組分屬酸性或中酸性。時至今日,我國大陸已探明的高溫地熱中,均不屬於這類地熱系統。

    4.2 分佈侷限性導致它普及面小。地熱能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其出露位置受控於區域地質構造,資源分佈具有地域性。它不同於可以遠端運輸的化石能源,只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發展。我國大陸惟一的藏滇高溫地熱帶扛要分佈在藏南、川西印滇西,上述地區均屬地勢高、人煙稀少、經濟相對落後的偏遠高原地區,這一地區同時也是我國水力資源富集區,相比之下當前的地熱電不但未能顯示出與水電相競爭的優勢,反而逐步被以水電為主的大電網覆蓋。 
        4.3 勘探風險性較高。通過目前我國高溫地熱鑽井的揭示,高溫熱儲與地質構造密切相關。除羊八井淺層熱儲具有層狀分佈特徵外,西藏革八並北區、羊易、獅泉河及雲南騰衝、洱源等地的鑽井資料顯示均為屜向熱儲(基岩裂隙或破碎帶),這類熱儲的勘探難度大、風險高、成井率低。 
        4.4 體制問題。中國自從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腳步已經很快了。但是,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或有不足。地熱資源的前期勘探開發需要投入鉅額的資金,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趨勢,無法滿足龐大的開發資金投入。因此,1986年我國取消了對這項新能源的資金投入。當然,這並不等於我們放棄了對這項能源的開發利用,只是把它投放到市場,利用市場經濟的市場機制的激勵政策,來吸引一些想要和需要地熱資源的開發商。完全推向市場化,這也是我國目前資金投放量在這一塊少的弊端。由此可見,好的體制和政策,伴隨著鉅額的資金投入支援是新能源發放的有力保證。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結合各種資料研究分析得出:我國的地熱資源豐富,雖然高熱資源不多,地區侷限性比較大,但是,地熱資源的開發及利用工作已經走上軌道。老百姓對地熱資源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它不僅解決了我國的供熱、供暖難,染汙嚴重等問題,還對我國的發電業發展提供了有效資源保障。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地熱資源將被中國更加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造福全中國、全人類。 
參考文獻: 
[1]陳墨香,等.中國地熱資源—形成特點和潛力估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2]李紅英澤.地熱能源帶給人類的利益[J].地熱能,2001(6):8-15. 
[3] 劉時彬.21世紀初中國地熱能發展趨勢分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113-121. 
[4]佟偉,章銘陶.騰衝地熱,198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