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少主義對當代中國室內設計的影響論文

  作為一種現代藝術流派,極少主義出現並流行於20世紀50--60年代,主要表現於繪畫領域。極少主義主張把繪畫語言削減至僅僅是色與形的關係,主張用極少的色彩和極少的形象去簡化畫面,摒棄一切干擾主體的不必要的東西。極少主義在20世紀60-70年代盛行美國,又被稱作最低限藝術或ABC藝術。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極少主義對當代中國室內設計的影響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極少主義對當代中國室內設計的影響全文如下:
 

  摘 要:本文簡述當代世界設計潮流,扼要論述了中國與西歐建築***室內*** 的歷史,概述了極少主義的定義和衡量作品的準則,闡述設計師應立足國情和本土文化,進行繼承和創造性的發展。

  關鍵詞:極少主義藝術;表現主義;自然主義;生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素質與文化修養的提高。“設計”已完全深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古有訓之:“一室之不制,何以天下國家為”。室內設計也隨之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今世界設計思潮百花齊放,各有其說。有的呼籲“人文主義”;有的遵循“簡約主義”;還有的倡導“極少主義”等等。
 

  1 、極少主義概念。

  所謂“極少主義”,起源於60 年代北美洲的一場現代雕塑運動。它是在特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對一系列壓力所產生的反應,尤其是對同時代與運動所形成的藝術風氣的批判。如抽象主義、波普藝術及視幻藝術。因此通過大量具有挑戰性的徹底的研究和實驗,一個多樣化的藝術產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於以“最少”的手段獲得“最大”

  的張力。確切地說,極少主義藝術如同一股絞合的繩索,以簡單、基本的幾何結構,去掉多餘的裝飾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經據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場合反覆出現的實體造型。它的確涉及到連續性生產的工業水準———或是選擇原料***既包括傳統原料,也包括工業原料*** ,以便與位置、場地、主體、環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聯絡。

  “極少主義”與“簡約主義”有著不同的概念。

  “簡約”的宗旨是“以裝飾為主”,就是所謂的輕裝修重灌飾,這是我國近年來人們提出的一種說法。

  “極少主義”更講究線條簡潔明快、活潑愉快、莊重大方利於營造氣氛,但不失於文化底蘊。
 

  2  衡量作品的準則。

  衡量一種建築流派***室內流派*** 或一件建築作品***室內作品*** 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強大的生命力。簡而言之,大凡有生命力的作品,無一不是與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物質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具體的說,所有的繪畫、雕塑藝術作品幾乎都是從建築中派生出來的,從建築發展的歷史看,那些只憑個人好惡而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才華”

  而不顧及當時,當地的物質技術條件的設計,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是註定要被淘汰的。例如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的代表們竟然沒有一件可以付諸實施的建築作品。

  雖說建築***室內*** 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但它具有技術與藝術的雙重性。建築雖不象繪畫雕塑那樣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但可以通過它自身的尺度感、體量感、材料的質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築***室內*** 自身的繪畫雕塑藝術給人以巨大的震撼,這種震撼是強烈的。當你跨入故宮太和殿的大門之後,首先被巨大的空間尺度所控制,高大聳立的柱子給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覺,精美華麗的彩畫不能不使人為之驚歎。然而這種巨集偉的藝術效果絕不是隨心所欲所能創造出來的。任何一個成功的建築***室內*** 設計,無一不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任何一種建築***室內*** 形式以及它的裝飾藝術手法的形成都取決於它的材料特性,材料特性決定了建築自身的結構特點,結構特點決定了裝飾藝術的形式手法。這就是建築藝術的一種形式可以久遠地流傳而不衰的內在原因,也就是藝術生命力的強大之所在。

  材料的更新促進了建築結構的變化,結構的變化又促進了建築形式的演變,建築形式變了,那麼它的裝飾藝術手法自然也就變了。這就是說新生的事物一定會以強大的生命力去突破傳統勢力的束縛而創造出新的藝術手法。

  建築的形式變了,室內設計的手法也肯定隨著變化。建築的設計是室內設計的載體,室內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建築的影響,而建築也受材料的及工藝的限制。追其根源,當然是由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的文化素質所決定的。
 

  3  中國的建築文化。

  中國有著自己的國情及三千年的文化歷史。

  有世界著名的萬里長城和秦始皇陵,有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故宮群建築,還有祖先留下來的大量儲存完好的歷代建築物。隨著世界的共同進步,帶有中國傳統的磚、瓦、木結構逐漸被鋼筋混凝土、鋼材、玻璃、石才所代替。在中國加入WTO後的國際景下,現代設計應運而生,但是有著中國獨特文化底蘊的園林怎樣與現代建築掛鉤,以及怎樣體現中國自己的文化特徵不得不引起現代設計師的深思。世界一體化是不是就意味著大眾化和新朝化或兩者兼之。這就說明現代設計不僅僅只侷限於加入建築符號就符合設計的發展方向,更著重於設計體現的文化底蘊。

  原始社會使用大自然的石器工具,夏代有了村落,商代有了城鎮,到漢代建築與傢俱有了初步特色,直至唐代建築與室內有了更大的突破,有了一整套嚴格的建築與室內的建設模式,明、清兩代把建築發揮到了極致,尤其把木材的特性發揮到極點,極具繁縟與華麗。從建立新中國到八十年代建築與傢俱趨於簡化。雖然在系列中以木材為主,但也有新材料的發現與運用。當代新型材料層出不盡,又具有高超的工藝。建築與室內設計日漸重要,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設計思潮各有千秋,但哪種思潮是主流,哪種思潮是支流? 面臨新世紀經貿一體化的呼聲日響,世界建築也隨著一體化,世界室內設計也逐步一體化,此時如何保持或體現民族特色? 地域不同其環境也不同,造就的人也不同,其文化習慣也都不同,其建築及室內也應不同。材料可能相同,但形式與空間應有文化與習慣的不同。所以設計的發展方向應與人文與地理與環境與習慣相協調,合理地運用現代材料,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環境與室內居住環境,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內涵。

  現代材料以鋼材、混凝土、玻璃、石才、乳膠漆及現代工業生產的化學材料為主。建築也由原先的渾厚向簡潔明快高聳發展。室內設計也有室內轉向室外,以便於接近大自然。空間設計的多樣化,裝飾繁簡、位置的講究,照明燈光的合理設定,營造氣氛顏色的運用,適於人體活動尺寸的調節,以及材料給人的感受等,都能成為影響設計思潮的因素。
 

  4  西歐建築文化。

  縱觀歐洲建築歷史的發展長河,義大利勝產優質石才,由此而產生了樑板結構的特定形式,建造出無比輝煌的古希臘建築。火山灰的運用產生了原始的混凝土結構,新的結構創造出大跨度的穹頂建築,所以巨集偉的羅馬建築便誕生了。兩河流域的土坯建築演變成波斯建築。哥特教堂結構的精美、尺寸的巨大、色彩的迷離神幻喚起人們的激情。巴洛克建築幾乎把裝飾藝術發展到極致,創造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動盪的、放蕩不羈的、光怪陸離的裝飾形象,以至發展到一種病態的裝飾藝術。
 

  5  極少主義的追求。

  從一般意義上說,極少主義藝術的基礎是將建築簡化至最基本的成分,如空間、光線、及造型,而非機械地減少、否定,去掉多餘的裝飾,抑或崇尚清教徒式的生活準則,即使這樣,浮淺的閱讀概念,依然可能會對預定的外表或一系列準則產生錯誤的概念***如單調的白色或對空白的迷戀*** ,這將導致過分簡化。“極少主義藝術”定義的概念性,使其不得不融入某種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極少主義藝術的批判眼光對準的是預先確立的概念,與此不同的是,不含任何社會思想體系的極少主義建築是現代建築某些方面的補充或延續,它具有極端規範的抽象概念,在當今建築實踐中被廣泛的採用,同時也是運用高精密度光潔材料及乾淨利落的技術線條的典範。它與場地及環境形成強烈的對話———改變並賦予它們以新的個性,並以多重反覆作為品質的保證,以達到整體的統一。

  “極少主義藝術”的室內設計追求簡潔明快,以簡潔的線條和幾何體來滿足功能與氣氛的營造。但同時含有獨特的文化底蘊。

  在當今建築與室內設計以“人文主義”為主,引進“自然主義”,追求簡潔明快的潮流中,“極少主義藝術”似乎只是一條支流,但不得不承認其有獨特的見解,也可以說是建築與室內設計的某種補充與延續。在它追求質樸的同時也很講究線條的變化,燈光的照明也極具韻味,有它自身的準則和規律,同時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
 

  6  結 論

  通觀歷史長河,室內設計的發展雖有其社會背景,也就是朝代的更替,社會的安穩與***。更有人為的繼承、創造和發展。它遵循著“簡單———複雜———簡單”這一規律。設計是為人服務的,中國當今建築與室內設計的發展、應著重於中國人文文化,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深究其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寶貴資料,應從中發掘、繼承和創造。因此作為設計師必須瞭解歷史、瞭解本土文化、瞭解各種材料、瞭解人體工程學、瞭解時代技術才能創造出適應社會、適應生活、引導潮流有生命力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