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科技節手抄報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科技競爭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

  圖片欣賞

科技節手抄報圖片(1)

 科技節手抄報圖片(2)

>

  1:羅蒙諾索夫的故事

  羅蒙諾索夫是俄國人,他第一個記錄了水銀凝結現象,是位卓有成就的化學家和作家。在天文學方面,1761年5月26日各國天文學家都觀測到了罕見的金星凌日這一天文奇觀。羅蒙諾索夫將望遠鏡對準太陽,仔細觀察了金星在日面的移動現象,並斷言“金星四面有很多的大氣包圍著”。因此,他成了第一個發現金星上有大氣存在的人。

  2:科技小短文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靠風、水能發電,但是靠西紅柿也能發電,可從來沒有聽說過吧? 有一次,我在書上看到了一個實驗,就是西紅柿發電。先準備一個西紅柿,一個小燈泡,一把銅質的鑰匙和一把鐵質的叉子準備完畢後,要將西紅柿捏軟,放在桌子上,再將銅鑰匙和鐵叉子平行插進西紅柿,等待一段時間後,再把銅鑰匙和鐵叉子露在空氣中的柄分別接到小燈泡的側邊和底部。我剛擺完,小燈泡就亮了起來,這是為什麼呢?為此,我打開了電腦查了一下資料,很快找到了答案:原來在電解液中,只要放入兩種不同的合金,就能形成電池,進行發電。銅鑰匙和鐵叉子可以說是兩種金屬,把它們分別插入西紅柿,就組成了電池,在連線小燈泡,構成了一個簡單的電路,小燈泡就亮了起來。另外,將西紅柿捏軟,是為了增強電解液的活性,從而形成持續的電流。 噢!原來這麼一個小小的西紅柿有著那麼大的學問呢!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神氣的奧祕,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3:太空育種的原理是什麼

  經歷過太空遨遊的農作物種子,返回地面種植後,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產量比原來普遍增長而且品質也大為提高。太空環境對植物基因產生影響已經得到各國科學家的證實。但是對太空育種原理的解釋仍在爭論之中。

  科學家認為,太空育種主要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植物種子的基因變異。由於億萬年來地球植物的形態、生理和進化始終深受地球重力的影響,一旦進入失重狀態,同時受到其他物理輻射的作用,將更有可能產生在地面上難以獲得的基因變異。綜合太空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的太空環境對植物種子的生理和遺傳性壯具有強烈影響,但是究竟主要是那些因素產生影響,以及如何產生影響,至今還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