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變快樂的方法

  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悶悶不樂地坐著,這除了是沒有家人陪伴之外,人們想要保持健康就要想辦法讓自己變開心。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讓老人變快樂的技巧

  1、學會自信

  老年人容易因為退休後沒事做產生一種人老了,由於沒用被社會所淘汰的自卑感,因為這份自卑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自信,生活也變得更加的苦悶起來。

  老年人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快樂的祕訣。惟有自信,才能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保持樂觀,從而想辦法戰勝困難與挫折。“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可見,自信的人生活中可以找尋到更多的快樂。

  2、不要鑽牛角尖

  看任何事物都不能認準死理,否則就容易鑽牛角尖。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擺脫由看問題僵化而帶來的苦悶。

  3、廣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平時不忘老年朋友,也要廣交新朋友,交中青年朋友,與兒孫交朋友,與老伴不僅僅是夫妻,更要努力成為知心朋友。善於聊天、談心,與人交談能緩解壓抑心情、減少孤獨、開闊視野,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4、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年人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有重心,人的心情也會好起來。老年人到了退休階段更應該尋找生活的樂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適當的興趣愛好可以陶冶情操,比如畫畫,寫毛筆字,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等,只要自己喜歡的都可以學一學。

  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只要覺得有情趣,能使心境、視野開闊,能陶冶自己的活動,就去積極參與,不畏流言、不懼蜚語。這樣不僅可以打發空閒時間,還可以愉悅心情。

  5、保持心理上的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老是無可避免的,因此老年人更應該保持心理上的年輕。誰都明白衰老是自然規律,但未必都能做到從心理上更好地保持年輕。

  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完全可以不同步,要防止人未老心先老,應當樹立一種比自己實際年齡小几歲的心態。老人這樣生活起來會快樂很多。

  6、樂於承認失敗與缺陷

  一個人難免遇到失敗、失意的事情,或是自己本身存在某種缺陷。對此,專家指出,當你樂於承認既成的事實,並且樂於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你就有了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7、學會傾訴和宣洩

  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抒發,宣洩出來,把自己內心的不滿,苦悶向他人傾訴,尋求他人的理解。傾訴就是將心中的苦悶憂鬱,向友人訴說時,使心中的惆悵輕快的向外流淌。

  當我們對朋友敘述著抑鬱時,理解和友愛消除了我們心中的淤塞。把心理的垃圾倒出來才有空間去接收愉快的事物。

  8、吃點聖女果

  也就是櫻桃番茄,其蕃茄紅素含量尤其高。蕃茄紅素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發現的最強抗氧化劑吃點之一,可以抵抗炎症,保護大腦,讓大腦健康積極執行。

  9、幫助他人

  俗話說:“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他人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老年人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多參加社群主持的社會活動,不僅可以打發時間、排解心靈上的孤獨寂寞,還可以通過幫助他人得到快樂。

  10、吃點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是指沒有新增牛奶的巧克力,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成分類黃酮,有助於促進大腦一些重要區域的血流速度,迅速改善情緒,讓人的熱情增加,大腦變敏銳,精力充沛。

  11、吃點蘆筍

  所有抑鬱症病例中,至少一半的患者缺乏葉酸。而蘆筍具有高含量的葉酸和色氨酸,二者被大腦用於製造神經傳遞物質血清素,血清素能傳遞神經之間的資訊,並影響人的胃口、內驅力食慾、睡眠、性以及情緒。

  12、學會寬容

  老年人要學會寬容,培養自己寬廣的胸懷。在生活中,即使是與自己關係很親密的人,激怒了你,埋怨了你,也要放寬責備的尺度。時間長了,“日久見人心”,人們會很樂意地與你相處,老人也一定會嚐到人際關係融洽帶來的歡樂與快慰。

  一個人心胸狹窄,只關注自己,就容易生氣,悶悶不樂,斤斤計較。而當你胸懷寬廣時,你就會容納別人,欣賞別人,寬容別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樂觀,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仁者無敵”。

  13、心理上保持年輕

  誰都明白衰老是自然規律,但未必都能做到從心理上更好地保持年輕。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完全可以不同步,要防止人未老心先老,50歲就認為自己已老了,60多歲覺得自己不中用了。

  應當樹立一種比自己實際年齡小几歲的心態,日常生活中用加減法的方式來計算年齡,如在著裝、美容、社會活動、待人接物等方面,在實際年齡上減5~10歲,如60歲就當自己50多歲。

  老人保持開心妙招

  1、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絡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2、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4、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6、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7、充分地瞭解自己。

  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8、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得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