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段教研計劃範文

  大班教研組要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年級組的實際情況,充分深入課程園本化改革,不斷提高保教質量,在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過程中,促進幼兒的快樂成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一***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們大班教研組由中班升上來的4個班級組成,教師8位,教齡在8——20年之間,組內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中年教師工作敬業負責,經驗豐富,有園級骨幹教師不僅在組內而且在園內也起著引領作用;青年教師工作積極熱情、有衝勁,善於接受新資訊、新事物,全體教師在業務上正逐漸成熟,繼續培養各自在專長領域發展,爭取打造幼兒園的骨幹教師,成為一支年輕、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隊伍。

  教研組以教研組團隊研究為主陣地,圍繞組內的課題進行開展,關注常態課的設計與實施,在行動中反思,優化課堂教學。我們的教師團結上進、工作上積極主動,在“班級常規”管理和“班級網站”建設積累的豐富經驗。在教研能力、課題研究方面都面臨著挑戰,因此,教研組長會更加努力鑽研,發揮引領作用。相信在組長不斷學習和我組全體教師踏實、鑽研的努力下,我們大班教研組的各項工作都能有效地開展。

  在家園合作共育下,幼兒在學習興趣、語言表達、動手能力、運動能力、文明禮貌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交往能力、環保意識和能力等是我們今後需要重點培養的方面。

  二、學期教研工作目標

  1、繼續以《綱要》、《課程指南》為指導,以幼兒園工作目標為導向,以園本教研工作計劃為指導,抓好教學規範,關注常態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公共課的集體備課力度和其跟進式研討,打造精品課,注重研訓結合。

  2、圍繞組內嘉興市立項課題“幼兒園親子閱讀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的系列研究活動,引領家長進行多種形式的親子閱讀活動。

  3、做好組內課題的研究工作,確實抓好組內6個課題的開展工作。撰寫相關專題實踐研究的教養筆記、活動方案、教學案例、專題小結等,將課題融合實施的各類資料進行整理,為豐富課題研究成果提供第一手實踐研究資料。

  4、教研組活動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本學期採用教師輪流主持、中心發言等形式,採用“參與式”、“開放式”的研討模式,繼續增強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積極性,促進教研組的研討氛圍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形成。

  5、在園業務活動的指導下,利用小組教研活動學習與實施、優化集體備課制度,通過小組成員討論、修改,名師稽核,在實踐中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整合實施的能力。

  三、實施策略與措施

  1、理論學習。

  ***1***“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學習。

  ***2***組織聆聽學習活動,觀看優秀課例活動視訊錄影。拓寬教師視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嘉興市立項課題“幼兒園親子閱讀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 和平湖市立項課題“幼兒園陽光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研究” 專題相關理論的學習。

  2、專題研究。

  ***1***立項課題。本學期,組內在各層面的立項課題有6個。

  ***2***網路教研——“部落格論壇”。

  ***3***繼續建立集體備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公共課集體研課活動。

  3、教師培養。

  ***1***推進教研活動有效開展

  ●組內教師自主認購教研活動的主持人,每位教師更好的參與教研活動,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

  ●建立兩個“一人備課、多人研課”的公共課集體研課組,由組長負責進行集體研課的教研模式,挖掘教師的教學潛能,真正實現團隊功效。

  ***2***促教師專業成長

  ●繼續通過跨班更進式教學,多個機會組織“常態課”,得到同伴互助,實踐自己的反思。

  ●開展園內名師、名班主任、教研組長引領課;教師個人特色課;特色型教師展示課等展示亮相活動。

  ●繼續開展師徒結對指導活動,相互聽課、評課,做好記錄,相互提高。

  4、教研重點:

  教研組層面:

  ***1***加強課題過程管理,不斷規範運作過程,結合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開展研討,進行每月一次的課題分析會。

  ***2***以公共課集體研課為主導,加大集體備課的力度。

  幼兒活動層面:結合幼兒園“七好一美”文明班級評選,以日常規範為主,開展禮儀教育。做好幼兒的行為規範,

  特色活動:以各項課題為抓手,加強課題管理,做好課題的教研化、日常化、規範化。

  5、互學交流。

  ***1***教研組長堅持每週一次隨堂聽課,及時向教師反饋聽課意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並發動組內教師參與週五聽課日,一學期聽課至少15節。

  ***2***將公共課的集體研課與時間活動相結合,開展互動式說課、評課、研課。

  ***3***在新教育部落格中以論壇、隨筆、敘事等多樣形式,交流自己的教學體會、讀書心得。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