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開學典禮演講詞

  在新一輪朝陽升起的時刻,我們迎來了新學年的開學典禮。那麼你對哈佛大學教授是怎麼在開學典禮發言有興趣嗎?下面就由小編為你帶來,希望你喜歡。

   篇【1】

  人們也許會說哈佛是天堂,充滿了各種難以想象的機遇和好運——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幸在她漫長而成功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但這也對我們提出了要求:我們有責任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尋找屬於我們的挑戰,踐行哈佛奮鬥不息的精神。

  在我準備今天演講的時候, 我想到了音樂劇《漢密爾頓》中最後那首歌裡的問題:

  “誰來講述你的故事?”

  我想這個問題奠定了你們過去四年大學生活的基調,也將對你們未來作為哈佛畢業生和校友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是作為公民或是領袖——

  誰,來講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來講述你的故事!

  這就是今天我要對你們說的話:講你自己的故事,一個充滿了無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嶄新故事,這是每一代人的任務,也是現在擺在你面前的任務。你在哈佛所接受的文理博雅教育,將會用以下三種重要方式,幫助你去完成這項任務。

  “聽別人的建議,做你自己的決定”

  講述你的故事意味著發現你自己是誰——而不是成為別人認為你的誰。你要參考別人的意見,但要做出自己的決定。講述一個別人定義好的或別人希望聽到的故事,那太容易了。

  哈佛的傳奇人物之一、可敬的彼得·戈麥斯教授曾說:“不要讓任何人替你把話說完。”

  戈麥斯教授自己經常“自相矛盾”,令人難以捉摸,但永遠忠於他自己:他是一位劍橋市的共和黨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劍橋市,共和黨是少數派***;他是一位浸禮會的牧師,但同時是個同性戀***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援同性戀***;他是朝聖者協會的會長,同時又是一位黑人***注:朝聖者協會白人居多***。

  他對自己的信仰堅定不移,他不為外人的期望牽掛束縛。他說:“我的不同尋常,讓開啟新的對話變為可能。”

  “開啟與他人的對話,傾聽他人的故事”

  開啟新的對話,這是我的下一個重點。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並不意味著只***自己。講故事是與他人對話,藉此探尋更遠大的目標、探索其他的世界、探究不同的思維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個真空的大泡沫。

  如果我們只講述單一的故事,那將是危險的,就像諾大的場地只有一個逃生口,令所有人變得異常脆弱。單一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它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故事都很重要,不能把單一角度的故事變成唯一的故事。

  過去四年,你們感受到了傾聽他人故事的益處,也體驗到了忽略他人故事所帶來的危險。只有意識到,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我們才能想象一個不一樣的未來。21世紀的醫療是什麼樣?能源是什麼樣?移民是什麼樣?城市將如何設計?面對這些問題,你要問的不是“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

  “我能解決什麼問題”?

  “在不安和不確定中,不斷修正你的故事”

  這也引出了最後一個重點:不斷修正。每個故事其實都只是一個草稿,我們連最古老的傳說都會不斷拿來重提——不管是漢密爾頓將軍的故事、美國獨立戰爭的史詩、亦或是哈佛自己的歷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為它讓你坐立不安,它強迫你不斷重新認識我們自己和我們周遭的世界,並不斷去改變。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將在畢業典禮上為我們演講,他就曾經這樣解釋他創作的基石:“恐懼是我的動力。當我瀕臨走投無路的時候,那也是我遇見最好的想法的時候。”

  大學,不正是這樣一個讓每一個人都接受挑戰、讓每一個人都產生不確定性的地方嗎?

  就這樣,大學四年間,你都一直在學習重新講述你的故事:尋找你自己的聲音,將自己放入一個故事中——無論是對氣候變化採取反抗行動,發現你對統計學的熱衷,還是發起了一項有意義的運動,你親眼目睹故事不斷被重新講述。

  “不要妥協,直奔你的目標”

  這些年,我一直在告訴大家:

  追隨你所愛!

  去從事你真正關心的事業吧,無論是物理還是神經科學,無論是金融還是電影製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裡去吧。這就是我的“停車位理論”:不要因為覺得肯定沒有停車位了,就把車停在距離目的地10個街區遠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車位已滿,你總可以再繞回來。

  所以在這裡,我想祝賀你們,20xx屆的哈佛畢業生們。別忘了你們來自何處,不斷改變你的故事,不斷重寫你的故事。我相信這項任務除了你們自己,誰也無法替你們完成!

   篇【2】

  20xx屆的新生們,歡迎你們。

  4月份,我在開放日看到大家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決定未來四年在何處度過。讓我非常欣慰的是,1667人接受了我們的邀請,選擇加入這個群體,成為哈佛這所崇高學府的當下和未來。

  正當大家步入大學、開啟人生重要新篇章的同時,我們也在經歷著一個多事之秋。

  自從今年春天與大家見過面之後,還有從5月底在“三百年劇院”召開畢業典禮以來,世界上發生了不少大事。

  奧蘭多、伊斯坦布林、達卡、巴格達、巴吞魯日、達拉斯、尼斯、慕尼黑、密爾沃基……美國國內及全球各地接連不斷地發生恐怖和暴力事件。

  媒體向我們呈現著一連串令人心碎的畫面,戰爭、流離失所、重傷的兒童,以及絕望的難民。

  而在美國國內,仇恨與偏激言論甚囂塵上,與我們作為美國公民、世界公民以及哈佛社群成員所秉持的基本價值觀背道而馳。

  今天我就想談談這些價值觀,談談成為一名大學生以及成為哈佛學子意味著什麼。

  當前,高等學府的身份、宗旨和原則正面臨重大挑戰。

  因此,我想與哈佛大家庭的最新成員,也就是在座的諸位,分享一些對這所大學的思考,以及此時此刻,在哈佛曆史上和大家個人的經歷中,這一切都意味著什麼。

  哈佛是一所研究型大學,一所致力於持續發現新識、新知、新理念的學府,因為我們相信,新理念能推動世界進步。

  今後大家將在各個不同的層面體會到哈佛的這種精神。

  你們的授課教師將參與推進各自領域的認知,也會邀請你們加入這場求索之旅——不論是在實驗室中探索幹細胞科學的潛力,還是試圖減輕疼痛和疾病對人類的折磨,抑或是挖掘圖書館中的特別館藏,收集中世紀時期的泥金裝飾手抄珍本,開一場開拓性的展覽。

  你們也許會參與鑑定冰芯中的19世紀火山灰,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氣候變化過程,或與音樂教授即興演奏爵士樂。

  幾個世紀以來,大學一直藉助理性的力量,作為一個辯論與交流的熔爐,收集、研究、討論、擴充套件、修改並推進著人類認知。哈佛校訓是Veritas,意為真理。

  這就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但我們從不會自大到以為自己已經與真理同在。

  追求真理是一種渴望,也是一種激勵。

  我們相信,世界上永遠都有更多的事物需要我們去認識和發現,因此,我們對挑戰和變革張開了臂膀。

  我們認為,不論是黑洞起源的理論,還是網際網路隱私倫理,還是女性在工業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任何觀點都可以被修改、提高並改善。

  我們必須不畏犯錯,因此要成為哈佛社群的一員,勇氣和謙卑不可或缺。

  通過新的證據、更加清晰的推理,以及調整後的觀點,用更加全面的新理念取代舊觀念。

  在它的基礎之上建立起新的觀念,以待日後的挑戰。大學必須對能改變理念的爭論持開放的態度,並以理性與證據為標準,對它們加以評估。

  真理不僅僅是大家日後職業生涯的基礎,也是大家在認識自己作為人類、公民、員工、合夥人以及朋友所扮演的角色時,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

  那麼,在大家對真理展開個人追求之際,這一切對你們都意味著什麼呢?大家如何用所受的教育來構建有意義、有目標的生活呢?

  當年,正是在這樣一場新生致辭中,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已故的傑里米·諾爾斯***Jeremy

  Knowles***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他眼中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讓學子們在畢業後,能夠辨別哪些話是胡話。

  你們將在這裡培養出這種眼光與判斷力,並在完成四年哈佛之路以後的人生旅途中長久受益。

  這種能力的獲得,靠的是提出質疑和接受質疑。它需要大家的用心參與。

  我在此敦促大家,全身心投入這場嚴謹的探索中去,投入這股思想的洪流中去,和你們的室友,在走廊上、教室裡、網路中,還有《哈佛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上展開討論。

  我明白,提出自己的觀點併為其辯護,這樣做不無風險。

  它需要勇氣,也需要信任——信任所有的理念都有參與公平辯論的機會,相信旁觀者也都秉持著開放的心態,且同樣投身於對真理的追求。因此,我們希望大家抓住這所大學提供的機遇,成為勇敢的發言者和心態開放的傾聽者,促進活躍、高水準的思想交鋒。幾個世紀以來,大學和師生正是在這樣的交流推動下,才不斷進步的。

  當今世界被專家們稱為“後事實世界”,高校必須把握、體現並積極捍衛各自對真理的衡量標準:始終將證據、證明、事實作為知識的基礎和行動的依據。哈佛能否做到這一點,取決於大家所有人的努力。

  我歡迎大家加入哈佛這個大家庭,其實也是在邀請大家,或者說要求大家,踏上追尋真理的曲折道路,為投身思想交鋒的漩渦做好心理準備——接納一種理念,並隨時準備好捍衛它、改變它、重塑它,在找到更好的理念時,也願意放棄它。

  但我也知道,要說服你縱身躍入思想的漩渦、積極充分地參與到這個社群中去,我還得作一些保證。其實,我們需要彼此保證,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這又回到了我剛才提到的信任問題。

  這個社群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權發出自己的聲音、得到傾聽,並得到尊重。

  我們共同的生活,這所大學的成功,還有我們對真理的追尋,都取決於此。

  只有在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並得到充分接納和理解的情況下,我們才敢發表不同意見。

  近幾個月,民族、宗教、種族仇恨的卑劣言論蔓延得如此迅速,給大學的宗旨構成了一種特殊的威脅。

  不論這些言論出現在哪裡,我們都應隨時隨地加以抵制。

  但我們尤其要警惕它在社群內部的出現。我們必須奮發努力,樹立人類共同生活與工作的另一種典範。

  我常說,你們大多數人生活過的最多元化的環境也許就是哈佛了。

  這是一個學習的機遇,比如週二我就遇到一個來自特拉華州的學生,他的室友來自斯堪的納維亞;

  還有一位學生,作為一名異性戀黑人男生,在勒布戲劇中心主舞臺上演的《黑色魔法》***Black

  magic***劇中扮演了一名同性戀男子,並在部落格中描述了這一經歷如何增進了自己對LGBTQ群體的瞭解;

  在剛才的演講中,艾瑪·吳***Emma

  Woo***也描述了跟一群信仰各不相同的人共同生活是什麼樣子。哈佛讓我們所有人都能走出自己熟悉的世界,張開臂膀迎接新的認知與新的可能性。

  所以,這就是我今天對大家提出的要求:和我們一起,將哈佛建設成我們理想中的學府。要發言,更要聆聽。在個人生活和做學問中,全心全意地追尋真理,不畏犯錯。這是學習與成長的唯一途徑。同時,也要不吝於傾聽他人的觀點,使大家都敢於冒險。

  讓我們一起構建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同於今年夏天層出不窮的有關暴力與仇恨的駭人報道所呈現出來的那個世界。

  讓我們每個人都儘自己的力量,讓哈佛成為一個相互尊重的社群,讓我們做最好的工作,做最好的自己。在當前環境下,這並非一樁易事。

  但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做,更需要團結在一起,更需要這所大學的鄭重承諾。

  歡迎大家來到哈佛。

   篇【3】

  今天是新一學年的開始。歡迎各位來到哈佛。大家都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成長背景與生活環境也各有不同。在此,我想重申哈佛的辦學理念和目標。

  每當新生到校的時候,我常常會提起,哈佛是個多麼多元化的大學,它可能是學生所生活過的最多元化的集體之一。來自不同種族、民族、國家的人們匯聚於此,他們政治觀念可能各不相同,性別觀與身份認同也各有差異。我們認為,這種不同是哈佛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大學新生,還是滿懷抱負的研究生,還是教職員工,都能從哈佛的這種教育中受益。

  今年,哈佛的錄取政策遭到了質疑,這更是對我們根本原則,對哈佛多元化的努力提出的挑戰。在這一學年內,我們會積極應對質疑,向其他的聲音證明多元化的重要之處。

  然而哈佛的努力還不止於此。我們不僅要為哈佛所招收的優秀學子提供多元化的環境,更要讓每個人都有一種歸屬感。“我就是哈佛的代表,就是哈佛的一部分”,我希望每個學子都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光有多樣性還不夠,歸屬感、包容性也很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哈佛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知道,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充斥著不平等、不公正,這些無形之中對每個人的生活都產生了影響,對於哈佛也是一樣。

  因此,當我們規劃未來、迎接挑戰之際,建立一個真正包容的集體非常重要,這項任務也十分艱鉅。剛剛入學的新生中,有很多人對於周圍同學的文化、國家並不瞭解,你們彼此對對方也各有期待。因此,大家可能會擔心,如果嘗試著和不同的人交流,能否得到理解,還是會被忽視、無視?如何讓哈佛成為一個相互學習相互瞭解的集體,而非冷漠忽視?如何消除隱性歧視並從中吸取教訓?如何能消除一些歧視性或者針對性的語言?如何才能讓大家以治學般的嚴謹態度探詢、理解人與人的差異?

  這個暑假,我和JimRyan院長談及了這些情況,他表示,我們應該努力成為“包容的傾聽者”。我對此非常認同,這也是一個真正的學者應該具有的品質。大學言論自由——每個人都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在你們未來的大學四年內,這種言論自由可能無形中會因言語不當而帶來傷害。這些言語也許本來是一番好意,卻因為誤解曲解而事與願違。然而這些都是哈佛在努力推動多元化中無法避免的過程。這一點我們會繼續堅持,在應對指控的法庭上、在日後的公眾交流中、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應該堅持這一點。

  用心聆聽,更包容地聆聽,不要怕犯錯,不要擔心,勇於嘗試,努力包容。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