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學習方法的作文

  學英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難有成就。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那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英語學習方法的作文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當我們意識到有必要學會英語,並且下決心去攻克這個難關時,我們就一定要:

  1、投資我們的時間和心智。我們並不傻,有足夠的智慧和大腦空間來消化儲存那些ABCD。別人能學會,我們也能學會,只要我們善於投資自己的時間。上帝賦於我們每日24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7小時,三餐飯2小時,莫名其妙kill2小時,無論如何應有1小時來學習。越忙的人,越有時間做事;越閒越懶散的人,越找不到時間來做事。

  2、要從心底滋生出一種對英語的喜愛之情。把學英語當成一個開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著頭皮、頭懸樑、錐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從簡單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書***生詞量不超過30%***悉心研讀,默識揣摸,就會有收穫感,嚐到甜頭,進而信心更足。如開始就啃一本詞彙量太大,沒有詞典看不下去的書,只會扼殺學習興趣,降低情緒,最終放棄。

  3、要有自我約束力,且稱之為“心力”吧。“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來蚊蟲冬又冷,背起書包待明年。”總有一些理由不學習。這樣下去,我們的英語之樹永遠長不大。古人云:“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藝術中,有一組大型佛雕《牧牛圖》,描繪了一個牧童和牛由鬥爭、對抗到逐漸融合、協調,最後合而為一的故事。佛祖說:“人的心魔難伏,就象牛一樣,私心雜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煉他們,馴服他們,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們學英語也一樣,要能夠馴服那些影響我們學習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種誘惑,集中精力,專心學習。

  4、要有信心。英語不過是表達思想的一種工具、一種說話習慣而已。我們要堅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絕不會“付出的愛收不回。”

  5、要有實際行動。一個真正的馬拉松運動員絕不會空等奧林匹克金牌從天下掉下來,現在就行動起來。

  6、要有連續性、持續性。學英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難有成就。比如燒開水,在燒到80度時停下來,等水冷了又燒,沒燒開又停,如此周而復始,又費精力又費電,很難喝到水。學英語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在完全忘記之前及時複習、加深印象,如此反覆,直至形成永久性記憶。如果等到忘記了再來複習,就象又學新知識一樣,那麼,我們就永遠是初學者,雖然在辛辛苦苦地燒開水,卻難品味到其甘潤。

  二

  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只要託福、GRE考好了就行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當你的飛機降落在美國那塊土地上的時候,你有沒有機會在美國生存、發展下去,關鍵是要看你有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和別人交流。如果你學的是啞巴英語,到了美國你將暗無天日。而我們目前的大學英語的教育是有缺陷的。現存的各個大學的英語角就我個人認為,也是有問題的,雖然大家都很有熱情,往往談到半夜12點。由於大家都是同胞,彼此能相互理解各自的中國英語,你點頭,我也點頭。但一碰到一個native american***地道的美國人*** 時,交流同樣的東西,就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了。其實我們學一種語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這種語言的某些部分來進行交流。communication is our purpose***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語言本身。

  我們的英語教育就是恨不得把語言的大海完全籠罩在自己的懷抱裡。其實知識是無涯的。我們往往把英語僅僅當作一門知識在學,從小學到大學,到最後,還是不會說英語。為什麼我們花了十幾年、二十年的時間學了一大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本永不上的東西。我們究竟應該用什麼方法能使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英語的交流呢?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詞彙、句型、語法是兩回事。舉兩個例子:有一次,有一箇中國學生陪一個美國人去長城,在長城上,老外突然對哪個學生說:excuse me,may I go someway***請問洗手間在哪兒***.中國學生在學校裡英語的句法學得相當不錯,聽力也挺棒的,馬上聽明白了老外的話,心想,長城都來了,哪兒不能去啊!於是說:yes ,you can go anyway***請隨意******笑聲*** 。這一句話,差點把老外嚇暈了。其實在這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老外的“someway”指的是廁所,而英語“嫻熟”的中國學生卻讓老外隨地大小便***全場鬨堂大笑***。另一個例子:在大學校園裡,流行“五講、四美、三熱愛”,中國人把其翻譯成:“five talks ,four beauty ,three lovers”.美國人一聽迷惑了“five talks”敢情是談了五個,“four beauty”敢情是談了五個,其中有四個是美人,那麼“three lovers”一定是愛上了四個美人中的三個***笑聲不斷***。

  其實,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過關了,而且我們所學的英語知識全是標準的英語。我們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來運用英語,只有在交流中我們才能與對方進行思維密碼的相互破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要想真正領悟對方的意思,必須與對方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作為一箇中國學生,如果不根本改變自己的思維結構,從而迎合美國人的思維結構和習慣,依然保持自己中國式的思維習慣,那麼他學的英語就毫無價值。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建議要把我們學習的目標收縮,把追求大而廣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追求一種定量性的技巧,我認為有六種技巧,是美國人和美國人之間交流的關鍵性東西,如果我們能掌握這六種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國人的思維,從而學好口語。

  第一,如何用英文簡單界定一個東西的技巧。

  美國人和美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what is a book 。我們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的課本儘管詞彙難度不斷加深,但思維邏輯結構卻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中國人常說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說What is a book?而美國的小學生就開始問:What is the book?這種Where is the book?只是描述階段,連啞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連大學生也很難回答What is a book?因為中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沒有教會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經學會界定,但理解還有偏差,那就要訓練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一種表達方式對方不懂,美國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表達它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這一個事物,但卻有多種符號來表達它。如果一個人懂8種語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別人理解的機會就會大得多。用漢語說"水"別人不懂,用德語說別人也不懂,但用英語說water,別人可能就懂了。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只是語言層面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面的替換。比如,I love you,按中國的替換方法就把you換成her,my mother,them等,這種替換和小學生練描紅沒有什麼區別。這種替換沒有對智力構成挑戰,沒有啟動思維。換到最後也不知道到底在love 誰,現實生活中也不能這麼隨便love***笑聲***。這種替換句子的基本結構沒變,我聽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聽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換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給對方講電影《泰坦尼克》,告訴對方that is love,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這才叫真正的替換。

  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對方聽不清楚,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表達,直到對方明白。

  對,比如愛因斯坦講相對論,他用科學術語講,除了科學家之外是沒人聽得懂的,所以愛因斯坦就用一個通俗的例子把相對論講了出來。他說,什麼叫相對論呢?兩個lovers在一起,一小時相當於一分鐘,而兩個仇人呆在一起,一分鐘相當於一小時,就這是相對論。他這樣一講,我想沒有人不會明白相對論的。

  第三,我們必須學會美國人怎樣描述東西。

  從描述上來講,由於中美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們描述東西無外乎把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座標上去描述。但美國人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我及外,由裡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美國人說"我向雪山走去",中國人就會說"我從雪山走來"。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自然的時間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住往最後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我們聽評書常說,欲知後事好何,請聽下回分解,中國人很認可這種壓軸戲、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國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把收音機砸了:我聽的就是what happened,但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還要讓我下回再聽***笑聲***,豈有此理!因為美國人在時間上描述時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只有發生悲劇性的事件,美國人才在前面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

  第四,要學會使用重要的美國習語。

  因為任何語言除了標準化的東西以外,不容易學、易造成理解困惑的東西就是"習語"。比如北京人說“蓋了帽了”,老外永遠也理解不了,這就是習語。所以和美國人交流時,能適當地運用美國習語,他馬上就會覺得很親切,也很愛和你交流。那麼什麼是習語,我認為就是每個單詞你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第五,學會兩種語言的傳譯能力。

  這是衡量口語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標準。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語。很多人都想學好外語必須丟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就是一個例子,我不僅漢語沒有說得越來越糟,而且英語也沒有說得越來越糟。

  第六,要有猜測能力。

  為什麼美國人和美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交流很少產生岐義?就是因為他們之間能"猜測"。我們的教學不提倡"猜測"。但我覺得猜測對學好美國口語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有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架起一座橋樑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中國人學習口語講究背誦,背句型、背語調,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人講口語的時候講著講著眼就開始向上翻***笑聲***,實際上是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背過的東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測的話,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以上就是我所說的學會用美國人思維的六個技巧。中國學生如果能做到這六點,用很短的時間肯定能學好口語。

  再說說英語語音的問題吧。我們中國人不需要鑽牛角尖,一定追求發音象一個native***本地人***,只要我們的發音不至於讓對方產生誤解,其實就可以了。我們在平時,不需要迷信什麼科學方法,只需要記住一點: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標準的英語或美語。在模仿的基礎上,每天,我們每天保持1個小時的自我口語練習,這個練習必須假想一個雙向交流的場合,即彷彿有人與你交流一樣。

  最後,講講英語的用氣問題。我們在發音時,儘量氣運丹田,而避免用肺發音,這樣的結果將使得你的英語發音洪亮圓潤。

  三

  我的英語學習方法

  ① 英語口語

  很多人以為只要每天大聲讀英語,就能很好地鍛鍊自己的英語口語,事實並非這樣。要鍛鍊自己的英語口語,首先就要學會模仿。平時聽錄音時,要注意每一個音節的發音,還要根據音標去拼讀單詞,一定要注意摩擦音,爆破音,清子音,濁子音等等,上英語課時也要注意觀察老師的口型。練好發音,還要講究語感、語速以及所謂的“洋腔”。如果我們光是大聲讀英語,那是起不了大作用的。

  ② 英語詞彙

  玩英語單詞接龍遊戲。英語單詞接龍,可以鞏固詞彙,擴大詞彙,熟悉單詞的拼寫以及其中文意思。一開始玩單詞接龍,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只要根據單詞的末位字母,在下一個單詞以其字母為開頭就可以了。比如說:decoration —— never —— relative —— everybody —— yesterday—— yellow —— western …… 以此類推。在這個簡單的遊戲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慢慢“升級”。我們可以在寫英文單詞的時候在旁邊寫上中文翻譯,英文縮寫版的詞性,比如 v.*** 動詞*** n.*** 名詞*** adj.*** 形容詞*** adv.*** 副詞***等等。我們還可以讓寫的人利用所寫的單詞口頭造句,做動作等。這樣一來,這個英語單詞接龍遊戲就有趣得多,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了。

  ③ 英語聽力

  相信你們都不會喜歡每天對著錄音機來聽英語。那麼,就讓我們通過娛樂來鍛鍊自己的英語聽力。同學們都很愛聽流行歌曲,在聽歌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英文歌曲,先從慢歌聽起,接著再聽快歌,如果可以小聲跟唱,那就更好了。除了聽歌曲,我們還可以看外國電影。先看中英字幕的,習慣了之後,看英文字幕,這樣日積月累,到了後來,如果你可以看無字幕的外國電影的話,那麼,你的聽力已經提高了不少。在此我想大家推薦幾部電影,***1***《friends》這是經典中的經典,每一集的時間就二十來分鐘,總共有十季,屬於搞笑類的,語速也不算很快,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2***如果是小朋友的話,《咖啡貓》以及迪士尼系列的動畫片都是不錯的。***3***《畢業生》,劇情比較複雜,但結局是好的。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④ 英語閱讀

  首先,我們要掌握好閱讀方法。一、找出中心句。和語文一樣,每篇英語文章都要圍繞一箇中心話題逐漸展開,只要我們抓住它,就能理解短文的大意了。二、快讀。也就是快速閱讀短文,目的在於瞭解短文的大意。快讀時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三、跳讀。跳讀法尤其適合針對短文都的練習帶著問題閱讀,也就是帶著問題跳讀,以求找到答題依據。四、精讀。也就是認真仔細地閱讀短文,目的在於弄清短文的各個細節,從而把握文章的細節內容、判斷推測短文的言外之意或對文中的內容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五、綜合分析。把整篇短文讀完後,根據短文後所佈置的練習,然後再回到原文中找到與練習有關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就是重點句。將重點句進行“前引後聯”,綜合分析,就不難找到答案了。要搞好自己的英語閱讀,不但要掌握好方法,還要多練多做才行。

  ⑤ 英語書寫

  我們不僅要寫得好,還要寫得快。平時我們要觀察英語老師的書寫,要模仿,要多練。一開始只要寫得好就行了,到了後來,就要寫得快。我的英文字母書寫,從來沒有刻意花時間花精力去練,我只是細心觀察別人的字型,然後去模仿。至於速度嘛,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業量也越來越大,寫得多自然就快了。就這樣持續了幾年,我的英語書寫也可以說是過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