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手抄報又簡單又漂亮***3***

春節手抄報圖片:歡度春節

春節的手抄報圖片:元宵節

春節手抄報圖片:我們的節日

  春節的手抄報的版面內容

  春節的習俗1:準備“切瑪”。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製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穀鬥,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穀豐登。

  春節的習俗2:製作“卡賽”。臨近節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製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麵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塗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餚。“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徵,在節日裡分外引人注目。

 

  春節的習俗3:裝扮與清掃。一進入農曆12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新年的儲備。當新年的前幾天,不管農、牧區,老少男子都要剃頭,女的要洗梳髮辮。如男子留長髮過年,女子不洗梳髮辮過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帶有悲痛而無心梳妝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為來年的吉祥如意。從12月28日起,清掃住宅上下、房屋內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過屋內的抽屜,清掃天花板及煙囪時需擇吉日,如3、5、7、9等。

  春節的習俗4:吃“古突”。十二月二十九日進入除夕。這天,要給窗戶門相換上新布簾,在房頂插上簇新的經幡,門前、房樑和廚房也要用白粉畫上十字元號等吉祥圖案,構成一派喜慶的氣氛。入夜,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一頓例行的“古突”,類似漢族新年的團圓飯。“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蔘果煮成的稀飯。家庭主婦在煮飯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裡分別包進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誰吃到這些東西必須當眾吐出來,預兆此人的命運和心地。石頭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示財運亨通。於是大家相互議論,哈哈大笑一場,掀起歡樂的高潮。

  春節的習俗4:藏年曆。藏曆新年一部分的習俗與漢族春節類似,比如要在在房屋的大小門上,貼有新年年畫和對聯,還要再初一初二的時候拜年,還會舉行一些地方的特色的文娛活動,人們在一起歡歌跳舞,進行競技比賽等等。

  藏曆新年是西藏高原的節日中最富魁力、最具有特色的,在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佈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專案名單***新入選專案***。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申報的“藏曆年”入選,列入民俗專案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西藏民族特色,以及成為藏族文化中最富有價值的一項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