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的徵文作文

  感恩一直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的主題徵文作文,供大家參考!

  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的徵文篇1

  似曾憶起,雨夜中迷茫的身影;似曾想起,屋簷下眷盼的目光;似曾記起,面朝黃土勞苦的背影……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去回報父母,只是無言去表達對他們的愛,然而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應為父母只有一個!他們曾經為你的生長而付出,為你的淘氣而忍辱,為你的努力而欣慰,為你的進步而高興……也許,他們還有更廣闊的、更無私的愛將為你付出!正應如此,你應該以更無私的愛去愛他們,回報他們!

  是否還記得,幼時的你讓母親操碎了心;又否記得,淘氣的你讓媽媽捱了多少批判;還否記得,家長會上父親的臉有多麼暗淡?這一切的一切,因你而起,擔當的卻是父母,憑他們無聲的承受,你是否應該去報答他們?

  多少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的父母何嘗不是啊?他們不是在逼你,而是想讓你有更好的生活啊!

  朋友,記住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奉獻,記住多少句親切的叮囑,用自己的愛去回報父母吧!

  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的徵文篇2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是歐陽菲菲的一首《感恩的心》,每當聽到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我便不由地想起養育了我十二年的爸爸媽媽。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媽媽的受難日。當我們高高興興地為自己慶賀生日的時候,何曾想過母親當時受了多大的痛苦。當我們興高采烈地過生日時,請不要忘了給於你生命的母親。當你含糊地喊出一聲“媽媽”時,母親是何等地激動與興奮。那種快樂,只有母親自己才能體會地到。而現在,父母昔日年輕的容貌已不復存在,而是出現了一條條深深的魚尾紋和一根根白白的頭髮。他們每天為這個家而奔忙著。他們上了一天班已經很疲憊了,而回到家後還要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這時,哪怕是一句問候的話語,一杯熱騰騰的茶水,一盆溫暖的洗腳水,都能讓他們擁有無盡的歡樂。

  每當提起“父親”這個詞,人們總會把它和嚴肅、認真聯絡在一起,因為父親總是苛刻的、一絲不苟的。每當我拿回優異的成績時,母親總是誇獎我,獎勵我,什麼都順著我。而當我把同樣的這份成績拿給父親時,他總是微微一笑,不但不讚揚我,還給我潑冷水。像什麼“還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不要驕傲”等等。好像我考得不怎麼樣似的。但是我錯了,父親並不是不滿意,只是他不善於表現出來而已,他的心裡還不是和母親一樣高興嗎!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他不知在心裡偷偷樂上幾百次、幾千次!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時間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而小時候那一件件、一幕幕讓我感動不已的父母情卻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記得我小時候,爸爸經常出差,照顧我的責任就全託付給了媽媽。有一天下午,媽媽給我買了兩個香瓜,我一口氣全吃了。可是,晚上便出了問題,我開始噁心、嘔吐,連平時最愛喝的大米粥也喝不下去了。這下媽媽可嚇壞了,拿溫度計一量,已經燒到了39℃。媽媽連飯也顧不上吃,背起我就往醫院跑。經醫生診斷,我得的是急性腸胃炎,需要輸液治療。由於我血管細,再加上又沒有吃飯,輸液時滴的必須要慢,所以打完針已到了夜裡11點多。回到家媽媽顧不上自己吃一口,趕緊先餵我吃飯,又陪我睡著。第二天一早等我醒來時,媽媽已經去上班了。看著那碗冰涼的米粥,我知道媽媽一夜都在餓著肚子。

  小草之所以如此堅強,是因為它回報大自然給予了它生命;禾苗之所以如此茁壯,是因為它報答農民伯伯培養它成長;大自然的一切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他們心存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的徵文篇3

  父母陪伴著我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大事小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那天晚上,爸爸因為應酬喝醉了酒,他的領導打電話來,讓媽媽去接,媽媽焦急地開著車子,帶著我趕去了百家湖。

  隨著耳畔“呼呼”的風聲,我們趕到了百家湖。只見爸爸滿臉通紅,身子好像弱不禁風似的,一歪一倒的。看到爸爸這樣,我真是又擔心又氣憤啊,我上前扶住了爸爸,把爸爸”運“到車子裡,媽媽和那位領導打了聲招呼,便開起了車。在車上,爸爸幾次嘔吐,我急著一邊用抽紙擦著爸爸的衣服,一邊拍著爸爸的後背,看到爸爸吐完後平靜的笑容,我才鬆了一口氣。

  到了小區,我和媽媽扶著說酒話的爸爸,邁著艱難的步伐,踉蹌的回到了家。

  回到了家,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爸爸安置在床上,蓋上了被子。然後,忙碌地給爸爸倒了一杯解酒的蜂蜜水,喂完爸爸蜂蜜水以後,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用說也知道,蜂蜜水裡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難道父母為我們付出的無微不至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嗎?錯,我們也要學會報答,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的徵文篇4

  對於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不少學生表示長大後要給父母買大房子、買小汽車,而不屑於一些日常瑣事——

  在感恩教育中,學生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就是他們在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的親情。然而對於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的認知還比較模糊、零碎,往往缺乏感恩的具體行動。

  初中學生與父母相處十幾年,感動的事情有很多。在“感恩父母”的主題課上,學生們爭相述說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我發高燒的時候,媽媽揹著我去了很多醫院,急得都哭了。”“我爬山的時候,不小心摔在石頭上,頭上流了很多血,爸爸媽媽求醫生一定要救救我。”“上小學的時候,我讀書不好,爸爸總是陪我一起看書寫字,每天都很累。”……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報答父母、感恩父母呢?”有的學生說:“我要買三房兩廳的房子給爸爸媽媽住,我要買轎車帶爸爸媽媽去兜風,我要買很多很多的補品給他們吃,我還要……”有的學生說:“我要考出好的成績,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少學生認為幫父母倒杯水、打掃衛生等事情太小了,不屑一顧,他們表示長大後要做大事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假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們中間的一位同學長大了,很孝順,想感恩父母,但平時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父母的住房條件不好,他想給父母買房,自己沒錢,銀行又不給貸款,他非常犯愁。如果你是這位同學會怎麼辦?”有的同學說:“我打很多工,賺很多錢。”有的則說:“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住上大房子。”還有的說:“我要給他們買好多東西,雖然買不起房子……”在這些話語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一片孝心,但也覺得正確的引導非常必要。我將他們說到的感恩行動進行了分類:大事和小事,並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其實多跟父母聊聊天,常回家看看,或者多往家裡打打電話,再加上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安慰。在老師的溫馨提示中,學生們若有所思,懂得了感恩父母可以從小事做起。

  我為這堂課佈置的回家作業是:向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父母送上一枝康乃馨、給父母洗一次腳……學生們認真地完成了這些作業,不再覺得彆扭。感恩,就是這樣實實在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裡。”認知的發展不能代替情感的發展,因為人對某種價值的認同,不僅是認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並且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老師應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