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吐下瀉怎麼回事吃什麼藥

  寶寶上吐下瀉怎麼辦?年輕媽媽手忙腳亂怎麼辦?小編為寶寶上吐下瀉的症狀做了經驗總結,歡迎年輕媽媽學習借鑑!

  引起寶寶上吐下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飲食不當,或是不潔,導致胃腸道感染。

  二是:胃腸功能紊亂,或是消化不良。

  三是:腹部受涼所致。

  建議:

  1、如果僅是拉肚子,胃口好,精神好,可不帶寶寶去醫院僅帶大便去即可。

  2、大便一定要兩個小時內的有效,過期不能用來化驗,故寶寶大便後要立即去醫院,掛號後可不需等醫生,直接向護士站要求開化驗單,化好後再等著看醫生。

  3、如果是輪狀病毒,則吃藥是沒有什麼用的,象感昌一樣需要時間才能好。吃點蒙脫石控制一下不脫水就可以了。

  4、如果是細菌性的,則一定要用藥,才能好的快。

  5、如果頻發水樣便,一定要看醫生,還要不停的補充水份,必要時輸液補水,堅決不能發生脫水的情況。如果眼窩下陷,嘴脣發乾,就是脫水的症狀。

  6、如果大便出現果凍粘條,夾有濃血,即使是晚上也必須立即看急診。

  7、不要吃脂肪的東西,奶粉,奶,米粉都停掉,吃嬰兒專用的豆奶粉,或是米湯。

  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溼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溼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

  您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大便常規,排除胃腸感染的原因,您可注意給孩子腹部保暖,調節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另外,可配合服用思密達,媽咪愛一類藥物,有助於縮短腹瀉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