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搞笑歇後語及解釋

  歇後語具有的鮮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篇】

  東嶽廟的匾——善惡有報。

  此條歇後語,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謂刻骨銘心,沒齒不忘矣。

  東嶽廟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神路街。始建於元延佑六年***1319年***,為道教正一派大宗師張留孫自資興建。事未竟而身先死,後由其弟子吳全節繼續修建。元末慘遭兵燙。明正統年間重建,擴大東西兩廡,設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職掌可分為七大部分,其一為東嶽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職司、都簽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其二為都察調查記錄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詞狀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為磨勘逮捕及劃分善惡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證司等六部分。其四為定案及核案善惡並起訴部分,包括善報司、修功德司、行汙司等二十六司。其五為審判部分,包括推動司、枉死司等四司。其六為執行部分,包括現報司、速報司、化生司等十八司。其七為壓制管理遊蕩者部分,包括魍魎司、精怪司等三司。舉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職,善惡有報,人們深信無疑,故有上述之歇後語廣為流傳耳。

  曩時,筆者曾喜蒐集民間方言俚語,而對社會上流行的歇後語尤為留心筆記,故許多“俏皮話”,至今不忘。

  北京人愛說俏皮話,而且有些話頗具地方特色。現略舉數句,淺釋其意,以饗讀者。

  【熱門篇】

  老太太上電車——你先別吹!

  舊時,北京有軌電車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車畢,售票員則以銅哨通知司機啟行。車將開時,老太太從後面趕來,招呼售票員莫吹哨。此句乃諷刺愛“吹牛皮”者。

  活躍於北京人口頭上的歇後語,其條目之多,不勝列舉,其歷時之久,數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勝、民俗、宗教等諸多方面之故事,內容豐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最新篇】

  宛平城的知縣——一年一換。以及宛平城裡做知縣——跪著的差使。

  這兩條歇後語,迄今仍被上年紀的老北京人津津樂道。

  宛平城位於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衛京師之重鎮。按明清舊制,京師城區分別劃歸宛平縣和大興縣管轄,中軸線以西,皆屬宛平縣界,以東皆屬以大興縣界。

  明清兩代時,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辦事者,皆出入宛平城。京官出行,朝廷在此為其餞行,知縣須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進京先在宛平城落腳,知縣亦須跪迎跪送,絲毫不敢怠慢,故有“跪著的差使”一說。區區七品芝麻官,為一頂烏紗而常年卑躬屈節,亦良可嘆矣!

  宛平縣管界內的先農壇,特為皇帝闢有一畝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來此耕耘,以皇帝親事稼穡而告誡臣民莫違農時。秋收後,知縣照例須向皇帝徵稅,以示皇帝帶頭遵紀守法。而七品知縣膽敢向皇上徵稅,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當斬,姑念其為國家收稅,死罪可免,而官是絕對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稅後,即為宛平知縣罷免之時,久而久之遂成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