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稜兩可的意思及造句

  模稜兩可,模稜: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下面是關於模稜兩可的解釋及造句,希望小編整理的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釋】: 模稜: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

  【近義詞】: 不置可否、模稜兩端

  【反義詞】: 旗幟鮮明

  【燈謎】: 可不可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態度不明確

  【故事】: 唐朝宰相蘇味道處世十分圓滑,從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樣不會得罪人,他把這種圓滑的方法說成“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特兩端可也。”人們送他一個外號叫“蘇模稜”。後因犯錯而降職到四川眉州。
 

  模稜兩可的造句

  1、如果語句中並無模稜兩可之處,則不能作出與該語句的明顯含義相悖的解釋。

  2、對這個問題每人都必須表示意見,不能模稜兩可,拖延時間。

  3、文章的主題要旗幟鮮明,不能模稜兩可。

  4、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能模稜兩可,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5、我希望沒有任何模稜兩可的說法。我更希望能有人替我決定那些難以決斷的事。

  6、一提到結婚,他總是模稜兩可地支吾其詞,看來該是分手的時候了。

  7、模稜兩可和含糊不清已不再為人所接受。

  8、無論我說什麼,老闆都說好,模稜兩可,讓人無所適從。

  9、這隻老狐狸說的話模稜兩可,你這樣理解沒錯,他那樣理解也對。

  10、他們模稜兩可的表態對市場沒有任何好處。

  11、請別怪我模稜兩可,因為兩邊我都得罪不起啊!

  12、這個問題究竟應該如何處理,你要明確表態,不要模稜兩可。

  13、為什麼神聖的作者允許自己做模稜兩可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