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閱讀答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借景抒情,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又表明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愁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閱讀材料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①路雲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③,我心懸旆④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 ①九華山,是從宣州至舒州的必經之處。 ②青弋江,在宣城西。 ③的的:鮮明的樣子。 ④旆peì:古時旌旗末端形狀像燕尾的飄帶,泛指旌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閱讀題目

  21.首聯勾畫了一幅“ ”圖,頷聯刻畫路雲遮寺、村柳拂橋兩幅畫面。作者用這三幅圖畫,不僅點明瞭時間、地點、環境,也暗示了事件的程序,表達了之情。***2分***

  2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選擇二種結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閱讀答案

  21.①春郊送別圖***1分***。 ②對友人遠行的依戀***或惜別***和祝願***或關切******1分,答出任何一點即可***。

  22.***共5分***①對比。頸聯將友人“如鴻高的的”的心情同“懸旆正搖搖”的“我心”做對比,使友人在分別之際因仕途順利而充滿得意自信、樂觀開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將與友人分別時內心空虛無著、悵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②反襯。詩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寫了明麗和煦的江南美景,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反襯詩人與友人惜別時的依戀之情和詩人的滿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悵、寂寞之情。

  ③虛實結合。首聯實寫送別場景。頷聯想象九華山路旁,雲霧繚繞,寺宇隱現,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見眼前青弋江村邊,春風輕拂楊柳,點明送別地點。兩句一虛一實,一遠山一近水,令人如臨其境又無盡遐思。

  ④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半四句環境描寫,後半四句直抒惆悵心情。江南早春,空氣清新,陽光明媚,芳草鮮美。友人得意樂觀,而仕途失意的詩人,並沒因此感到高興,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內心的痛苦,無限感慨。

  ***答出以上任何一點給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只要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若表達重複累贅或不通順,則酌情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