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預警訊號

  頸椎病患者需對症進食: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那麼,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腳後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通常是由於雙腿長度不平等或沿著脊柱長軸壓力的不均衡造成的。

  2、不能完成舒適的深、長呼吸。

  3、下頜運動時會發出“卡嗒”的聲音。多是由於頸部或者髖關節半脫位引起的。

  4、頸部、背部或更多關節會發出爆裂的聲音。通常是由於脊椎關節被鎖住或卡住。

  5、頭或髖部不能向兩側輕鬆地扭動或者旋轉相同的角度,運動的範圍正逐漸縮小。

  6、經常感到疲勞,因為不平衡的脊柱會消耗你的能量。

  7、精神不能很好集中。因為脊椎半脫位會影響大腦健康。

  8、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脊椎半脫位可以影響你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而神經內分泌系統在抵抗疾病和防止傳染方面很重要。

  9、行走時,腳尖會向外展開。只要你不有意改變的話,這種檢測實驗很容易完成。走路時注意看腳,它們兩者都指向前方嗎?或者有一側腳已向內或向外展開?腳外展也許是下部脊椎或髖骨的問題,或是頭頸部、顱骨基底部壓力不均衡的訊號。

  10、出現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不脫鞋,躺下,讓一個人在你腳邊站著,把你的腳後跟沿著身體的方向輕輕拉直,觀察你的腳,比腳後跟的位置,一側腿***通常是右側***會比另一側短0.32~0.254釐米。

  頸椎病患者怎麼睡比較好

  一、俯臥位

  由於身體趴著,頭部偏向一側,這顯然對頸部的平衡狀態及生理曲度極為不利,又影響呼吸。所以, 俯睡是不健康不科學的睡姿,必須糾正。

  二、側臥位

  1、右側臥位睡姿

  心臟位於左邊,確實給心臟的壓力較小,有利血液流通和胃中的食物消化,但是據說也容易造成胃反酸和面板下垂。

  2、左側臥位睡姿

  雖然有利於胃內容物排入下消化道,助於消化,但是,左側臥位壓迫心臟和胃部,很容易讓人睡眠不穩定。

  在選擇側臥位時,應經常改變側臥的左右方向。由於長期取一側臥位,會使脊柱受力失衡,而不利於頸椎病的治療和康復。

  所以,對於頸椎病的患者而言,側臥並不是最好的睡姿,那什麼樣的睡姿較有利於頸椎的健康?下面再來看看仰臥位。

  三、仰臥位

  仰睡是很多醫生推薦的睡姿,因為它能夠更好維持脊椎的自然弧度,適合有頸椎或脊椎病痛的人。仰臥位-般將頭頸部置於枕頭中間凹陷處,使枕頭的支點位於頸後正中處,並與頸背部的弧度相適應以保持頸椎的正常的生理曲度。

  頸椎病的治療

  ***1***坐位寰枕關節前屈微調手法

  姿勢:患者坐於凳上,頸部肌肉放鬆。醫者站於其背後,兩手拇指伸直,餘手指則半握成空拳;以兩手橈側緣抵住患者顳骨乳突後緣,虎口托住患者下頜支,食中指向後抵住兩側寰椎橫突前方。

  動作:醫者兩手協調地將患者頭頸向上提託片刻,感覺患者頸部肌肉放鬆,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再突然快速前屈患者頭頸5~100,同時拇指向上推衝顳枕骨,食中指向後頂推寰椎橫突,即可整復寰枕關節。

  ***2***側臥位上頸椎側屈微調手法

  姿勢:患者側臥於治療床上,第一頸椎橫突凸起側朝上。醫者站於其背後,以一側拇指自上而下頂住患者錯位寰椎偏凸之橫突外側,另一手掌托住患者頭顱顳部。

  動作:醫者用手掌慢慢將患者頭部被動側屈到15左右,感覺患者頸部肌肉放鬆,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患者頭部的側屈運動幅度3-5度,同時拇指頂推偏凸之寰椎橫突,即可整復。

  ***3***仰臥位上頸椎拔伸下側屈微調手法

  姿勢:患者仰臥於治療床上,頸部肌肉放鬆。醫者站於其頭端,以與患者同側之拇指頂住患者錯位寰椎凸起之橫突外側,手掌則托住患者枕部,以對側手掌托住患者下頜,前臂則置於患者對側面部和顳部。

  動作:醫者兩手協調,先將患者頭頸縱向拔伸片刻並慢慢側屈至15左右,感覺患者頸部肌肉放鬆,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突然擴大頭頸側屈運動幅度3。5。,同時拇指向內頂推寰椎橫突,即可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