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原因是什麼

  急性腸胃炎是一種比較突然發生的疾病,患者的腸胃部位會疼痛得非常難受,簡直可以用絞痛來形容,那麼什麼原因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呢?急性腸胃炎怎麼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急性腸胃炎原因和治療,希望對你有用!

  引發急性胃炎的六大病因

  1、物理因素

  進食過冷或過熱與過於粗糙的食物、異物和柿石刺激,胃放射及胃冷凍治療等亦可造成胃黏膜損傷,引起炎性改變。

  2、機械性損傷

  留置胃管、胃內異物、胃柿石、食管裂孔疝可機械性損傷胃黏膜。另外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後可引起急性胃炎。

  3、化學刺激

  如口服某些藥物***如水楊酸鹽類、消炎痛、布洛芬、保泰鬆、碘製劑、利血平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大量飲用烈性酒、濃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損傷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出血、糜爛,而致急性單純性胃炎的發生。

  4、進食被細菌或其毒素汙染的食物

  最常見的是由於不潔飲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見的細菌感染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桿菌毒素,沙門菌屬內毒素及嗜酸桿菌。幽門螺桿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現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轉化為慢性活動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見的有流感病毒、腸道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

  5、精神、神經因素

  精神、神經功能失調,各種急重症的危急狀態,以及機體的變態***過敏***反應均可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損害。

  6、其他因素

  精神神經功能障礙,應激狀態,各種因素所致的機體變態反應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瀰漫性肝病、門靜脈高壓、尿毒症。

  急性胃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急性胃炎多屬中醫胃脘痛、胃痞、嘔吐等病證範疇。根據本病的病因、臨床症狀及舌脈表現,臨床上中醫多按食滯胃脘型、暑溼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熱熾盛型、肝鬱氣滯型對急性胃炎進行辨證施治。

  1、胃熱熾盛型

  主症:胃脘疼痛,脹滿,痛處灼熱感,口乾而苦,噁心嘔吐,吐出物為胃內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飲食喜冷惡熱,大便乾結,尿黃,舌質紅,苔黃厚或黃膩,脈弦滑。

  治則:清熱止痛,降逆通便。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

  2、食滯胃脘型

  主症:胃脘脹滿,疼痛拒按,或嘔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食後加重,噯氣反酸,大便不爽,舌質淡紅,苔厚膩,脈滑實。

  治則: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連翹、半夏。

  3、寒邪犯胃型

  主症:胃痛卒發,痛無休止,得溫則減,遇寒加重,多有受涼或飲食生冷病史,或伴見嘔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喜食熱飲,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

  治則: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藥:良附丸合桂枝湯加減:高良薑、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蓽茇、生薑。

  4、肝鬱氣滯型

  主症:胃脘脹滿,攻撐作痛,痛及兩脅,情志不暢時更甚,或嘔吐吞酸,噯氣頻作,飲食減少,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藥:四逆散合小半夏湯加減:醋柴胡、炒白芍、炒枳殼、生甘草、姜半夏、鮮生薑、元胡、炒川楝子。

  5、暑溼犯胃型

  主症:胃脘痞滿,脹悶不舒,按之腹軟而痛,納差食減,口乾而膩,頭身沉重,肢軟乏力,小便黃熱,大便滯而不爽,或兼見發熱惡寒,舌質紅,苔白黃而膩,脈濡細或濡數。

  治則:解暑和胃,化溼止痛。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蘇、半夏、白芷、陳皮、茯苓、白朮、厚朴、生薑、大棗。

  急性胃炎幾天能恢復正常飲食

  急性腸胃炎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採用西藥治療,一般只需要兩到三天左右,但是這樣的話只是治標不治本,建議就採用中藥治療,中藥治療一般情況下在五天左右就能治好,中藥能有效的調理你的胃腸道,從而達到治本的作用。

  治療急性腸胃炎的期間,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為會引發急性的腸胃炎就是因為吃了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引起的,如果在這個時候服用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變,導致病情嚴重。

  急性胃腸炎一般情況下是由沙門菌屬感染引起,病人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胃腸道的反應會促進腸道內的致病菌被迅速排出體外,病人在短期內可以自行恢復,恢復時間是看個人的體質,一般情況下是在三天左右,嘔吐嚴重的話,那麼飲食會嚴重的受到影響,從而會引起電解質紊亂,建議靜脈補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