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鍛鍊能力的主要途徑.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是保證學生實現數學素養和基本數學技能的有力手段,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應立足於明確授課方向和教學目標,從情境創設、適時點評和組織學生反思.

  中學數學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現實需要:由於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準確,思想上比較浮躁,行動上比較激進,在課堂教學中趕時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課程實驗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情境偏差、教學方式偏差、活動組織偏差、手段運用偏差以及課堂評價偏差等背離課改初衷的行為,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過分誇大學生主體作用輕視教師主導作用而導致課堂教學失控、過分誇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誇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教學的有效性作為現實問題就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2、改革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小學數學教學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的變革,但我縣的實際狀況是不少教師還沒有進入角色,思想和行為都還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師獨霸課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機械教學”、唱獨角戲式的“表演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打乒乓式問答的所謂“啟發教學”等問題在我縣農村小學普遍存在。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3、發展需要: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關係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這都要求老師的教要主動地去適應學生的學,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從自身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出發,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這對於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師專業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研究需要:目前對教學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論研究較多,行動研究不夠深入,這給本課題研究留下了較為廣闊的空間。因此,研究本課題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界定

  教學有效性: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採用恰當的教學措施,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涵義: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標

  1.調查和分析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總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接受學習、模仿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運用。充分領悟各種學習方式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實現主體與主導的協調,紮實與靈動的統一,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努力實踐“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4.通過實踐研究,進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學數學中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5.在本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全面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 課題研究的內容

  1.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多種多樣,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圍繞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有效性教學策略包括:

  ***1***有效的課前準備策略;

  ***2***有效的新課匯入策略;

  ***3***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4***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

  ***5***有效的課堂評價策略。

  3.形成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學基本模式;

  ***2***計算教學基本模式;

  ***3***解決問題教學基本模式;

  ***3***統計教學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學基本模式;

  ***5***練習課基本模式;

  ***6***複習課基本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

  1.圍繞本課題所開展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蒐集工作、調研工作等

  ***1***加強業務學習: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理論學習,閱讀有關的報刊、雜誌,每週進行一次網上讀書活動,並做好讀書記錄,確保課題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2***做好前期調查工作:對研究物件進行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做好記錄,寫好研究報告。

  2.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包括研究資料的獲得、研究經費的籌措、研究時間的保障等。

  利用好原名師工作室成員,全縣市、縣級骨幹教師,及開縣名師等組成全縣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充分利用各學校圖書室,累計擁有圖書數十萬冊,各類報刊雜誌100餘種。力爭本研究課題得到了課題組成員所在學校的領導和同行的大力支援和協助。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六、研究物件及方法:

  1.研究物件

  以開縣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成員所教班為研究物件,同校同年級的其它班為對比班。進行跟蹤課堂觀察—資料收集—資料分析—總結提煉—專家引領—推廣應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調查法:按照確立的研究物件,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訪談或問卷,收集關於研究物件的第一手資料,並跟蹤觀察,定期進行資料整理。

  ***2***文獻資料法: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為核心,查閱,鑽研相關資料。關注市內外的研究成果,將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借鑑到本課題的研究中。

  ***3***行動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策略,積累豐富的課堂教學有效的實踐經驗。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較法:與對比班進行對比分析,對課題實驗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在課題組成員中開展同課異構,一課多磨,對比分析相關要素的關係,提煉有效教學的策略。

  ***5***個案分析法:重視案例蒐集、整理和分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尋求突破。

  ***6***經驗總結法:定期對課題的研究狀況進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論文,展示,互動等多種方法總結經驗,逐步形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