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音樂教學反思

  隨著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師除了具備傳統的講授能力外,還應具備與人協調、合作的能力;教學反思和對學生進行合理全面評價的能力;具備科學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欣賞。

  篇一

  一、 站在課程實施的角度談本課的三個基礎。

  1***紮根音樂本位

  本課教學能緊緊圍繞目標,以《大風車》這首兒童音樂作品為學習載體,開展了節奏、歌唱、表演三大環節的教與學的活動。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材的難重點,開展生動有效的,體現音樂性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附點節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個不同的附點節奏,開展循序漸進的學習。節奏一:4/4 ×0 ×0 ×0 ×× | ×× ×× ×- |對這條節奏讓學生複習休止符,掌握與鞏固八分休止的停頓。節奏二:4/4 × × × × × × | ×. × × - |教師做了以下一個對比,使從簡單的XX XX 過渡到了× × ×的節奏性,學生了解了該節奏的變化過程,掌握節奏二。

  ×× ×× ×× ××| ×. × × - | ***附點***

  × × × × × ×| ×. × × - |

  節奏三:4/4× × × ×× ×| × × × × × |是對以上節奏教學的測評鞏固,檢驗了學生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能緊緊抓住知識點,使學生輕鬆地掌握節奏知識。 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學中,重難點是歌詞記憶和音準。教師將學唱進行分段,用動作帶歌詞,分形式齊唱和領唱,使練習鞏固的過程不是那麼枯燥,每一遍練習都對歌唱提出要求,使學生的聲音不斷調整的最佳狀態。如5.3 2- |這句老師提醒學生把氣頂上去,唱好5這個音。56 53 2- | 12 61 2-|這一句老師用劃旋律線的方式一條高,一條低使學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後一小節歌唱中有一個小小難點。教師用擊掌的方式輔助了學生掌握音準和節奏,使學生不易混淆。在最後表演拓展環節中,教師結合其身勢、歌詞、舞蹈進一步豐富作品表現,對本課學習內容鞏固與提升,立體呈現學習內容。整堂課都突出了音樂本位,是一堂樂基紮實,內容豐滿的音樂課。

  2***滲透學科德育

  盧梭的《大教學論》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學不能稱為教育。在課前,教師用一個視訊“幫助盲人爺爺聽春天的聲音”來匯出學習主題“大風車”,並創設出了一個學習情境:學唱好《大風車》一歌,參加大風車欄目組去社群慰問老人的演出。於是這又是一堂充滿德育思想的音樂課。課前的討論和課上的實踐,都使孩子們深深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使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懷的薰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課的立意。

  3***再現生本教育

  現在最熱的教育關鍵詞是“生本”,那麼生本的音樂課又應該是怎樣的。通常我們認為生本的最大特點是小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組合作、學生自學作為評價課堂生本的標尺。在《大風車》一課中體現的生本關鍵是“分層發展”。每個孩子的音樂素養迥異,課堂上怎樣發展好每一個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課前組織有音樂特長的孩子進行鋼琴、聲樂表演,展示她們的風采。沒有展示的孩子培養她們的聆聽和欣賞習慣,激勵其學習音樂的興趣。課中,有孩子領唱、舞蹈表演,並且注重發揮這些小老師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討論、嘗試中。課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對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許失敗,在或成功或失敗中感受與體驗,讓孩子意識到差距。成功或失敗的音樂體驗能給他們多一分鼓勵和機會,讓他們對學習多一點認真和思考。課後,這些孩子還能有新的發展。小組長會帶領其他孩子將學習內容排練好,參加社群表演。教育不能為了教而編個謊言請孩子入甕,上完課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謊言,那是負教育。將音樂學習的情境延伸到學校生活情境中,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真實情境來替代教學情境的虛擬,使學習從虛至實,讓孩子品嚐到音樂學習的意義,用音樂的美好帶給自己和他人快樂。

  二、站在兒童的角度談教學中的兩大特點

  1***情境創設貫徹始終。有效教學因該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滿足於學生的需求而構建不同的學習活動。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缺乏持續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更需要不動啟動學習任務,使學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備學習動機。所以課以一個完整的情境有效地關注並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不斷驅使引導著孩子走向更深更難的學習活動中。

  2***音樂遊戲直觀有趣。抽象的音樂概念如何變得生動有趣,讓二年級學生所理解。教師需要從兒童思維角度去設計與探索教學的新形式。於是課中孩子們表演節奏譜的遊戲讓每一個聽課老師印象深刻。孩子們通過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點等等。孩子在遊戲中不斷變化著左右位置,節奏意識也不斷增強,節奏越大越準,更關鍵的是小小的遊戲讓孩子無需過多的語言變理解了附點節奏時值的變化。課後有老師共同探討該遊戲科學性的問題。筆者認真,遊戲教學首先是尊重小學生的本性,也僅適合對一些較簡易的知識以遊戲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對將一些高深知識也通過一些遊戲活動變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這也該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教育形式。

  三、站在教學無完美的角度談待改進的兩個細節

  1***背唱為什麼就那麼難。從一堂40分鐘課的目標來談,最根本的教學成效應該是大多數的學生能背唱歌曲。作為一堂展示課因該給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個別孩子不能背唱,儘可能全部達到要求。而本課教學對該難點也作了設計,策略之一是用動作輔助帶動歌詞記憶,策略二是重點記憶第二段,音樂第一段由學生領唱。筆者發現,孩子做動唱的時候歌詞是記住了,可是聲音受到了影響。而請學生不做動作專注聲音時,歌詞卻背不出了。所以動作的目的是記憶歌詞,在動作設計時一定要精簡,甚至只是幾個關鍵詞上設計簡易的動作輔助記憶,這樣孩子專注歌唱時不會被動作所牽絆,動作是歌詞的腳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鞏固練習才是關鍵,不能主次顛倒,影響了教學的最根本的。

  2***表演為什麼就放不開。課的最後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師,以演員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這一次感覺並不理想沒有前面幾次面對黑板表演來的好,很多孩子緊張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話是表演時放不開,不能大膽自信。要改變這一情況,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什麼孩子一開始沒有唱好是因為老師在臺前放音樂,樂曲前奏較短,開始歌唱時老師沒有到位指揮。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用音樂播放定時或是請個小小音響師放音樂即可,老師大可不必忙的上竄下跑的,越關鍵的時候越要不慌不亂,引導好學生的狀態。還有表演的空間也是一個客觀問題。教室空間小,聽課老師就坐在孩子後面,轉過去表演時就是面對著聽課老師,而且是零距離。這樣的距離使孩子產生緊張,不敢唱,忘記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組織表演時的位置需要老師做調整,使表演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中。

  一堂課好課凝聚著很多好的教學理念,也體現著執教老師對教材和課程的獨到解讀。同樣,一堂課有亮點的同時也有著一些細節的不足。回顧、總結、思考,使教學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突破。希望一堂好課不僅能給學生帶來發展,也帶給執教老師和聽課老師對教育的再一次深度思考。

  篇二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才是最難最難的。

  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為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說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著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

  首先,我帶著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

  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為音樂王國裡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說:”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著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著他表演。看著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為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著,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才是最難最難的。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為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

  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說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著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首先,我帶著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為音樂王國裡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說:”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著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著他表演。看著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為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著,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篇三

  這學期我講的公開課是二年級的音樂中的第十課,《過新年》,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新年的熱烈氣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教學手段是先由一副對聯引出主題,然後在學習歌曲,最後一步一邊剪窗花一邊欣賞《窗花舞》體驗過年的喜悅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經驗:

  一、講課是一門藝術,尤其音樂屬於藝術課,抑揚頓挫的語調,熱情洋溢的激情都、優美的體態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薰陶。這方面我做的還有些欠缺。

  二、公開課可以展現平時教學的基本功底,平時由於學生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訓練的比較少,在公開課上我才發現,同學們這方面比較差;而平時節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學生在這個環節上就表現的比較好。所以說功夫要下在平時,而不能只在公開課上下功夫。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說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悅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為了更好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須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這不僅要求我們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做個了小結了,總結了教學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徵如下:

  三、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會激發學生更大的熱情。一朵小紅花就是對學生努力學習的認可。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總之,這堂公開課後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績,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這除舊迎新之際,我希望明年我的教學水平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