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冬去春來的古代詩歌

  在古代詩歌中有哪些古詩是描寫了冬去春來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冬去春來的古詩,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描寫冬去春來的古詩***一***

  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註釋

  ⑴呈:恭敬地送給。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裡形容春雨的細膩。

  ***3***最是:正是。處:時。

  ⑷絕勝:遠遠勝過。皇都:帝都,這裡指長安。

  描寫冬去春來的古詩***二***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註釋

  【按】詩寫冬至前後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女添線顯示白晝延長,還用河邊柳樹年盡將泛綠,山上梅花欲放生動寫出冬天裡孕育著春天的氣息。

  【小至】冬至前一日

  【五紋】五色線。《唐雜錄》載,冬至後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

  【吹葭】古代將葦膜燒灰放在律管內測示氣候,第六管灰動,應冬至節。冬至前灰飛向下,冬至後則灰飛向上,因冬至一陽生,陽氣舒展故。

  【浮灰】一作“飛灰”

  【雲物】景物

  譯文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臘月的到來,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衝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我雖然身處異鄉,但這裡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嶺外守歲***一作李福業詩***唐代:李德裕

  冬逐更籌盡,春隨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描寫冬去春來的古詩***三***

  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註釋

  ①來日:來的時候。

  ②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③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欽州守歲唐代:張說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愁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遊春辭三首唐代:令狐楚

  晚遊臨碧殿,日上望春亭。芳樹羅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風前調玉管,花下簇金羈。

  閶闔春風起,蓬萊雪水消。相將折楊柳,爭取最長條。

  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註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遊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