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關於誠信的事情

  誠信,其實就是誠實與守信,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一直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幫到你!

  篇1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有許多往事我都忘卻了,唯有一件事還時常在我腦海裡浮現,使我難以忘懷,那就是我第一次說謊付出的代價。

  那天,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是關於未來的一篇想象作文。儘管作文很簡單,但我卻始終想不出來怎麼寫。放學回到家,我看到了一本作文書,頓時,一個邪惡的念頭湧上了我的腦海:抄一篇作文。我周密地思考了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不僅沒有打消抄的念頭,反而越發覺得這個計劃安全可行。作文

  我打開了那本作文書,在裡面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一篇有關“未來房屋”的作文,那篇作文的語句非常的優美,我想:只要把它抄到手,這篇作文就很可能是一篇優秀的範文。這時,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畢竟,我是一個好學生,不應該抄作文的,這樣做真的道德嗎?可是,一想到老師的誇獎和同學們的羨慕,我就更堅定了這個想法抄!於是,我一字不差的抄下了這篇作文,心裡還在偷偷地興奮著。

  第二天早自習時,老師收作業,我把作文交了上去,心裡還想著老師誇獎我的情形,然後我成為同學們羨慕的物件。我果然猜對了,在第二節課,老師把我的作文當做範文來朗讀,我的心情好極了,看著同學們對我投來的那羨慕的目光,我的心裡就美滋滋的,一切彷彿都那麼美好。作文

  第三天,一位同學拿著一本作文書給了老師,並且說了些什麼,老師似乎在看著我,我的心裡十分緊張,因為我發現,他拿的作文書就是我抄作文的那本作文書。糟了,這下可完了,我肯定沒臉見人了。想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冷顫。一想到可能面對同學們羞辱的目光和老師的批評,我的心裡就不好受。老師果然把我叫了過去,她微笑著問我:“你是不是抄了作文?”“我……沒有……”我說的結結巴巴,可能這是第一次說謊吧。老師滿臉通紅,她生氣極了,因為沒想到我還會撒謊。她嚴厲地問我:“那為什麼與書上的一字都不差?”老師嚴厲地問我。“我……我……”我支支吾吾。“體育課別上了,在教室裡重新寫一篇作文。”唉,這說謊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我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凡事都要講誠實,沒有誠信的人不可能成功。說謊話簡單,圓謊話難。這件事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師點評:這篇作文記敘了一次抄作文的經過,細節描寫尤為出色,為了完成任務,也為了同學的羨慕老師的誇獎,小作者鋌而走險,一字不落地抄下了那篇作文,結果被揭發受批評,小作者終於明白了,做人最要講誠信。

  篇2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誠實守信。古往今來,關於誠信的事例舉不勝數。古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曾參誠信教子,今有鄧穎超冒雨赴約,列寧依時歸還圖書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為。

  大家一定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男孩由於兩次撒謊騙人,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劇。聽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吸取一點兒教訓嗎?一個不具備誠實素質的人,最終只會落得個害人害已的下場。

  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這個人就不可能做成什麼事情,更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身處事。他的學生曾參也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檢查自己和別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誠地去做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古人們的話也告訴我們做人要忠誠,要講信用。

  由此,我不禁想起三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放學回家,看見家門口有一位老奶奶在賣燒餅。看樣子,她的生意並不怎麼好。當我就要與她擦肩而過時,老奶奶問我:“小朋友,吃燒餅嗎?”“可我沒帶錢。”我害羞地說。“沒事兒,想吃就送你一個。”說著,老奶奶遞給我一個燒餅。“這怎麼行,奶奶您等著,我回去拿錢。”說完,我帶著燒餅飛快地往家趕。可我剛進家,發現我最愛看的動畫片開始了,就把老奶奶忘得一乾二淨了。就這樣,我失信了。為了看動畫片,我吃了一個理不直氣不壯的“霸王餅”。後來,我再也沒有遇到過這位老奶奶。每當我想起這件事兒,就想摑自己一巴掌,我為自己曾做過一次不誠信、不光采的事而感到臉紅。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是開啟人們心靈的神奇鑰匙。在人際交往中,只有真誠待人,才能與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關係;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樹立“言而有信,無信不立”的觀念,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同學們,請記住:誠信無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裡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讓誠信紮根於我們的心靈,讓誠信遍佈我們新中國的每個角落!我堅信:只要人人都講誠信,祖國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篇3

  誠信是一束陽光,讓黑暗消失無蹤;誠信是一縷春風,讓枯藤綻放新綠;誠信是一座燈塔,讓迷失不再環繞。誠信也是一條紐帶,連線著無數的心靈。小小的“無人饅頭攤”彰顯的是誠信巨大的能量與難能可貴。這是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照亮了人們的胸懷,讓人心底升騰起暖意,如沐春風。

  誠信,折射內心之美。孫東林忍受喪兄之痛,秉承哥哥孫水林的遺願,接力送薪。兄終弟及,承諾必履。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僅是一己之力,就讓眾多民工過了一個圓滿的新年。“言忠信,行篤敬”他們用一顆誠信的心徜徉在生命和信義這條道路上,譜寫出一曲感人肺腑的頌歌。其實,誠信為沒有遠離這個社會,它只是潛藏在人們的心底等待著被挖掘。是誠信,讓內心之美永不消失。

  誠信,使人免遭禍端。“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的一諾千金使他結交了無數良友。而這些朋友也給了他莫大的幫助。在他得罪漢高祖劉邦後,他的朋友不被重金的懸賞誘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了他。最終使他免遭禍端。一個人誠信自然是得道多助。季布若是逞一時之能而失信於他人,定不會被朋友冒死相護。誠信在生活中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對建立良好的

  誠信,帶來美滿仕途。人生在世,誠信不可缺少。晏殊被舉薦給皇帝,他同一千多名進士進行考試。但試題晏殊卻做過,他將此事告訴皇帝。於是眾人重新出題加大了難度,而晏殊的真才實學又贏得了一致好評。這不僅是對晏殊才學的讚賞,更是為他高尚品格的讚賞。是誠信,讓他得到皇帝稱讚,擁有了無限的仕途。唯誠信使人敬佩。

  人無信則不立。而誠信就是做人做事的準則。在這個由於誠信缺失而引發的信任危機的年代裡,並非人人不可信。“無人饅頭攤”、“無人報攤”的攤主留下了自己的信任,而顧客則回報了他們誠信。“誠信姐”李群為兩塊錢苦尋顧客七天。這無疑是踐行了城市風尚,弘揚了文明誠信的社會風氣。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其實世界還是美好的,不是嗎?你用一顆誠信的心去對待他人,別人在用一顆誠信的心來回報。有時候仁愛和善意,信任與道德都是相互的。誠信需要我們每個人來共同支撐。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我們中華民族代代所信奉。哪怕這個社會物慾橫流,我們也不該丟掉它。要知道,誠信猶如一團火焰,可以時刻溫暖人心,驅散人們內心的黑暗,也唯有誠信最美。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