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作文寫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自古以來,大自然給予了人類許多知識,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希望你們會喜歡。

  篇1

  大自然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小草讓我們懂得了頑強;水讓我們懂得了無私,也讓我們懂得了“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的道理;曇花讓我們懂得了謙虛……

  水的無私讓我感動。無論在小溪還是在大海或是在家裡,無處沒有水的身影。我們洗衣服、洗澡離不開水,我們身體也需要水的補充,水用它的身屈為我們做出了貢獻,卻不求任何回報,這就是無私。

  看著水龍頭裡的水,嘩嘩地流著,流向水槽;望著小溪裡的水不停地流著,流向遠方,奔向大海……就這樣一去不回頭。這讓我想到了時間,分分秒秒在我們的指間流逝,從我們的身邊偷偷溜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的可貴,並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我們應該珍惜它。

  時間固然可貴,而我們的水資源同樣寶貴。大自然已經向我們發出警告:雲南等地連續幾年鬧旱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類沒有好好保護森林資源,導致水資源缺失。

  我們要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每一個啟示,不讓災難侵害我們的家園。

  篇2

  仙人掌、螞蟻,這些自然的事物隨處可見,因此它們並不稀奇,但你可別小看它們。

  你是否看過一群小小的螞蟻,在牆壁爬動著?它們時時抬著像沙子一般小的食物,成群結隊的走動。那細小的身材,生命十分柔弱,只要被人一壓,它的一生,可能就這樣結束。螞蟻雖然渺小,但非常團結。一隻螞蟻找到食物,由於食物的體積太大,自己無法搬運,它便立刻回巢,通知夥伴,大家一起團結起來,就能成功了。我們也是一樣,如果不能團結,像一盤散沙一樣,一點力量都沒有;如果能合作,在做人處世上就能屹立不搖。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區,那裡酷熱無比,還有許多惡毒的猛獸,處境十分危險。但是仙人掌生活在那裡許久,卻不見它絕種,這是因為它為了適應險惡的環境,長出了尖銳的刺,使動物們無可奈何。這似乎告訴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外在艱苦的環境,要靠自己堅強的毅力去解決。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大自然中,給我們的啟示實在太多了,只要用心體會,都能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體認,像仙人掌、螞蟻,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嗎?

  篇3

  大自然是有規律的,可是如果我們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可如果留心,這些自然規律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啟示。

  如果不遵守自然規律,就會釀成禍患。舉個例子: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四面綠樹環繞,小河清清,人們住在簡易的小木屋裡,安居樂業,猛然有一天,一個人覺得自己的房子不好看,就砍了幾棵樹造新房。另一個人看見了就想和他比一比,於是也砍樹造新房,就這樣一天造一家,一天造一戶,樹沒了,水混了,就把房子、屋子全沖走了。所以,大家要保護樹木和森林。

  再講一個人們重視和留意大自然,得到大自然對我們幫助的故事???防毒面具的產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跟英法聯軍打仗,打了半年多的時間還決不出勝負,結果德軍用了化學毒劑通過風向向對方攻擊,大量野生動物因此喪了命,唯有野豬還活的好好的,這是為什麼呢?經過仔細觀察和研究,原來豬愛用嘴拱地,被拱過的土有過濾作用,科學家就是因為這一點發明瞭防毒面具,所以防毒面具口部很像豬嘴。

  大自然還有好多啟示,如:螞蟻搬家要下雨,蜻蜓低飛要變天,這我就不細講了,相信大家也掌握了不少這樣的大自然規律,讓我們一起在已發現的大自然規律的基礎上,讓我們遠離禍患,去發現更多的大自然的規律為人類造福吧!

  篇4

  魯班看見孩子玩荷葉,發明了雨傘;牛頓被蘋果砸到,知道了地球的引力;科學家看到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我們從蝴蝶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迷彩服……從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魯班造傘了。

  我知道這個故事:一天,魯班看到幾個孩子拿著荷葉在玩。魯班想:如果有一樣東西能夠像荷葉一樣能遮風擋雨,該多好啊!魯班回去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於是,魯班用一塊羊皮蒙在做好的架子上,固定好就是一把簡單的傘了。但是,妻子問他,怎樣才能讓傘收起來。魯班經過反反覆覆的試驗,終於發明了能收縮的傘。你看,魯班從大自然中得到了啟示,這一點,足夠說明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絡的,我們要認識自然之道,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例如,花朵靠蜜蜂傳遞花粉;鳥兒靠吃害蟲生活;人類靠食物生活。所以,我們要了解自然,順應自然,遵守自然,才能辦好事情。

  現在地球的生態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們大量砍伐樹木,使森林面積減少;工廠大量排放汙水,使長江等河流受到嚴重汙染……我們破壞了大自然,大自然也讓我們受到懲罰如1998年中國發生大洪災、2005年印度洋發生的海嘯等。因此,我們要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家園,維持生態平衡。

  大自然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我們要多觀察探索身邊的事物,多瞭解自然之道,這樣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