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散文日記

  散文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一種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文學體載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

  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同學們喜歡。

  篇一

>

  時間的呼吸,吹響史詩悠悠的風笛;清風的指尖,撫動著樹林森森的古琴。

  冥冥之中,一種清新淡雅的氣息,透過煙鎖重樓的朦朧,羽化為水晶般清澈的淚。

  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青翠。腳下盤旋曲折的石徑,也印滿苔痕,點點鮮綠。忽聞雲中傳來鐘鳴,頓時,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萬籟俱寂。泉水浸著月光,帶來無限的愜意和遐想。那柔曼的提琴者是草叢中流過的小溪;那清脆的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雄渾的鋼管齊鳴,定是飛瀑落入深潭,清流拍打著卵石,飛濺的水花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奕奕生輝。

  獨啜清茶,舉杯邀月,清冷的月光使人心中一片寧靜。月的朦朧,茶的清香,心的寧靜,彷彿天地之間只餘下這輪殘月。忽然,天空下起一陣霧雨。月像是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月光與雲霄在絲線般的水氣中勾織成了一匹氤氳流轉的潑墨錦緞。

  遠處傳來一聲鳥鳴,在空洞的山谷中,與泉水之聲交織成了一首月的協奏曲。

  一片黑雲遮住了月光。夜是如此的深沉。風過,吹散了黑雲,月亮露出了殘破的光線,沒有了先前的靈動,東方冷白的天空中,曙光已撤動黎明的翅膀向周圍蜿蜒擴張。

  篇二

>

  春天的雨如細絲,纏綿,悠揚。置身其中,讓你感到愜意,神情氣爽。

  我喜歡雨,更喜歡江南的雨,置身於雨中,感受著那份清涼與愜意,也感受這她的那份纏綿,自己也萌生了情懷與思念。

  漫步雨中,猶如置身於一幅的畫卷之中,江南煙如雨,青山層層霧。時隱時現,也為他憑添了幾分濃情與詩意。蒙朦朧朧,猶如內心深處那柔弱的情懷。漫步雨中,放任情懷,感受大自然賜予的瓊漿玉露,不覺,心兒醉了。

  走在曲徑小道,兩旁的薔薇蔥蘢,沾上了點點細雨,顯得分外妖嬈。豔麗的花瓣盡情的吸允著,無言的歡愉盡落嬌豔的眼力,點點雨、絲絲情。

  思念如畫,觸景生情,仰面天空,絲絲細雨,劃過臉頰,劃過心房。記憶的潮水瞬間淹沒了我。

  依樓憑遠眺,霧朦朦,雨朦朦,山朦朦,心中的情素更朦朦。清風怫過,薔薇的枝葉在風中輕輕搖曳。似思念、似牽掛也似那心中那柔弱的情感。絲絲細雨打溼了眼角,眉頭皺了,雨也打結了。

  鴛鴦戲水,浮萍淤泥……都是美的記憶!

  凝望天空,灰色的天空下,燕子急速翱翔,恰是我的心情,多麼喜歡時間凝結於這一刻,太多的感情與懷念。都揉進了雨裡,揉進了這煙雨的江南。

  篇三

>

  它讓平緩的心跳顫抖,勾起無數人朝朝夕夕的記憶,看透的是亙古不變的生命終點。

  它慰藉了世者的悲痛,成為後人祭奠先祖的時節,在冗長的時間河流裡世代流傳。

  我不是豪情萬丈的詩人,無法感慨逝去的文墨騷人;不是戰爭下的倖存者,無法切膚感受血駐長城的悲愴;更不是那垂暮之年的老者,無法理解生命長河的真諦。我不過正值青春年少,懷有割捨不下的記憶。每當清明,緬懷哀思。

  走上坑坑窪窪的山腰,繞過彎曲的幽徑,赫然的墳墓在那一角與自然融合,不顯蕭瑟突兀。那夜親人的哭嚎,宣告了生命的流逝。想來已有八個年頭,卻讓我從童年銘記於心,彷彿昨日重現,歷歷在目。

  燒紙、點香、跪拜一切繁雜過後,最樂意的便是在掃過的墓前席地而坐。看著上方的綠草嫩枝:“外婆的頭髮又長了不少啊”。打破了之前的肅寂,活絡著與母親交談,如往年般詢問外婆生前那種種趣事,就算那重複的故事也回味無窮,直到夕陽西落。

  在這被人鮮少涉足,清幽靜謐之地,想必外婆也悠然自在。心裡於是寬慰不少。這或許是心理作祟,卻也只能如此平復愧疚的心。清明清明啊,想來也是後人自我安慰的人之常情罷了。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看了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