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運動有哪些常見誤區

  運動的好處可謂是人盡皆知,老年人也是可以通過健康運動來達到養生的目的的。可是關於老人運動的一些誤區大家清楚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運動常見誤區

  1、晨練過早

  很多人認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鍊。其實,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質量較差,所以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後1小時,並且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林密集的地方晨練,因為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無益健康。

  其次,有霧的天氣不宜晨練。第三,空腹晨練易造成低血糖。另外,早晨冠狀動脈張力較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心血管病發病率最高,所以應儘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

  2、飯後運動

  不少老人把“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古話當作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因為剛吃過飯,胃腸道開始消化食物,如果飯後立即開始運動,特別是劇烈的運動,就不能使食物充分與消化液接觸而被消化利用,會造成消化不良。

  而且,大量血液進入胃腸道導致腦部供血減少,會使人有睏意。因此,需要適當靜止休息,充分消化食物。而且,吃飯後老年人的心臟負荷增加,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所以,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鍊。

  3、運動劇烈

  老年人骨質疏鬆,劇烈的運動容易造成骨折。他們的關節一般不太靈活,太劇烈的運動也容易造成關節脫位等情況。老年人最好選擇緩慢的運動,上樓梯的運動是不可取的,因為上樓梯很容易損壞老年人的膝關節,導致關節炎的發生。

  而且,太過劇烈的運動會造成心肺超負荷運轉,對於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危險性很大。散步、太極拳、體操等柔和的運動比較合適老年人。

  4、運動過度

  許多老年人認為運動越多越好,越勞累越有效果。但運動的目的不是讓人疲勞,而是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肌肉和心臟的能力。如果過度運動,則會促使身體釋放大量激素來分解蛋白產生能量來補充過度運動的需要,造成身體組織的過多消耗,加快器官的衰老。

  而且過度運動會加重心臟的過度使用,超出其負荷能力。長期下去,會造成心臟功能衰退,反而有害於身體。

  老人運動的好處

  1、維持或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增強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提高肌肉的耐力、速度、靈活性和準確性,防止肌肉老化;加強關節韌性,提高關節的彈性和靈活性,防止骨質增生和韌帶退化。

  2、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臟功能,防止動脈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3、增加體內血紅蛋白的數量,提高機體抵抗力,延緩衰老。

  4、使呼吸肌強壯有力、呼吸動作幅度擴充套件、呼吸差增大、肺活量增加和呼吸深度加深,從而提高呼吸器官的功能,促進全身新陳代謝。

  5、增加食慾,促進胃腸的蠕動、血液迴圈和消化腺的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強。

  6、改善腎臟血液供應,提高腎臟排除代謝廢物的能力,如在運動時排出尿素 、肌酐、乳 酸、酮體等增多,從而保持機體內環境的恆定。

  7、增強內分泌腺功能,如增強腎上皮質功能,有利於體內蛋白、脂肪、糖、無機鹽和水 等各種物質的代謝。

  總之,適度的運動可提高老年人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或維持各臟腑器官的功能,並使 老年人精神煥發、心情愉悅和思維敏銳,達到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目的。

  適合老人的運動

  1、廣場舞

  廣場舞適合身體靈巧有體力的老人。隨著音樂,身體舞起來,全身都動起來,身體全部的細胞都得到運動,大汗淋漓一場,是運動後的暢快。廣場舞還能陶冶情操哦,讓老人們熱愛音樂,重展生活熱情。

  2、做體操

  做體操也是全身能得到鍛鍊的專案。舒展四肢,讓身體每根神經都得到放鬆,可以舒緩老人們僵硬的四肢。

  3、打太極

  太極是斯文的運動,很適合用一句“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來形容。太極可以幫助老人們協調平衡能力,對身體的柔軟度也很有幫助,它更容易能成為老人的一項愛好,不僅僅只是運動。

  4、倒退走路

  別小瞧了倒退哦,人倒退的時候身體往後傾,腰部的壓力也順著往後,對於有腰椎盤突出等病狀的老人是非常好的,可以幫助減輕腰椎的壓迫感,倒退完成後,能換得一夜好眠的哦。

  5、散步

  對於身體條件稍差的老人來說,劇烈點的運動有可能無法去做,那就去散步吧,最容易了,在馬路上,公園上隨便走走,走的時候前後甩甩雙手,抖擻一下腿,也是可以讓身體放鬆下來達到運動的目的的。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