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冬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可以導致外周血管收縮,從而區域性抵抗力降低而發病。要想抵禦嚴寒、預防感冒,不妨從生活細節著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冬季養生防病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養生防病方法

  多點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呼點氣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汙染。人在缺少新鮮空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噁心、食慾不振等現象。為了防止出現上述的現象,請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條件的話請到一些氧氣含量較多的地方進行氧療,有利於增加肺的通氣量,加快新陳代謝。

  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護點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迴圈。

  冬季防病小竅門

  1、清晨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2、堅持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醒腦精神好,鍛鍊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3、午間按摩頭皮

  日間腦部血流量比夜間少1/5,故中午小睡30—40分鐘為宜,然後用手指按摩百會、風池、印堂等穴,或用梳子梳頭按摩頭皮,能改善頭部血液迴圈,消除疲勞和頭昏現象,加上用冷水洗臉則精神充沛。

  4、午後飲用茶水

  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能防癌抗癌,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對人體起保健作用。但胃病或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可改用礦泉水或白開水。午後補充水很重要。

  5、傍晚做腰部操

  日本專家研究證明,雙手按腰做腰部活動可刺激腰部諸穴,有助於強化內臟器官功能、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肥胖者做腰部操還可減肥。

  6、適當戶外活動

  冬天戶外活動很重要,可預防凍瘡,在戶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強,起到防治支氣管炎、哮喘的作用,肺開竅於面板,通過戶外活動,可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

  7、洗澡搓胸擦背

  醫學家研究搓胸擦背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有利強身壯體預防疾病。

  8、熱水浴足護腳

  腳底有許多經絡循行的穴位,如湧泉穴,通過熱水透穴可以提高體溫0.2℃,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護腳能強心,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使心臟活動加強,又可防止腳部凍瘡的發生,減少面板瘙癢症。

  9、飲食藥膳進補

  冬天是滋補身體的季節,根據自身條件適當選用藥膳進補十分有益,可增加熱量抗寒,又能加強營養吸收,促進健康。

  10、適量補充無機鹽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係。建議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蔔、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莖裡所含無機鹽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