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德與師愛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細細品味《師德與師愛》,感覺就像在炎熱的夏季裡喝上一口涼涼的冰水,舒服極了。其精彩內容無刻不在撥動著我內心深處的琴絃。

  是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往往要說到師德。說到師德,就得談到教師對學生的愛,這種愛就是“師愛”。師愛,實際上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所在、根本所在,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師魂”。簡而言之,師愛就是讓人崇敬的師德之魂!那麼怎樣才能讓師魂永駐呢?

  一、愛事業,體現師愛之美

  如果說“愛”是人類的靈魂,萬物的精華,那麼對於教師的用心工作來說就是教育事業的命脈。獻身教育、教書育人並不是一句抽象的口號,而是包含著十分豐富而深刻的內容,一個具有獻身教育、用心工作的教師,事業上必然表現出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事業,師愛之美才會熠熠生輝。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更多呵護、關照、關心、關懷。教育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師生的關係必然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愛是實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更蘊含生本教育之內涵。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由於社會的環境、家庭結構和人們觀念的變化,必然會在孩子們身上表現出來。如:“三人家庭”的增多,離婚率的增多,使得一些孩子們變得孤獨、冷漠;生活優裕,在家庭中受到過分的寵愛,使得一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強;學習生活枯躁,社會競爭激烈,使得一些孩子生厭世心理;資訊、經濟、商品化的社會發展帶來些消極影響,也使得部分孩子變得狹隘、自私等等。為此,在工作中教師應特別注意情感的投入,用師愛澆灌孩子的心田,切實做到以愛育人。正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無可置疑,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還會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影響到學生健康和發展、個性的形成、職業的選擇以至於人生道路的轉變甚至影響到學生的一生。教師的愛是一種神聖的愛。有這種愛,才能夠實施我們今天的素質教育,才能把孩子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愛學生,體現人格魅力

  熱愛學生是做一名教師的天職,也是人格魅力的體現。臺灣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們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一切對教師的要求,都可以集中到教師的人格上。這是因為教師的職業道德的魅力主要是通過人格來體現出來的。歷代教育家所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等的說法,它即是教師職業的道德規範,又是教師良好的人格體現。在學生的心目當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是道德的化身,是人類的楷模,是父母的替身。他們把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模仿的物件。一個班的班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班主任人格的擴大與再現,一個學校的校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校長人格的擴充套件與體現。教師的人格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種有形的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夠產生身教重於言教的良好效果。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則不從。”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由此也可以看到教師人格的力量。

  應該說,在教師的人格因素中,豁達與勤奮是人生髮展的兩個不竭的動力,是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提倡的就是豁達與勤奮。特別是作為人民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上更離不開它。豁達,主要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勤奮是人們做事的表現與態度。對人要豁達,要團結協作;處事、做事要勤奮,尤其是小學生的個性特徵處於萌芽與發展的階段,難免他們的所作所為可能氣人,就更需要廣大教師時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學生,正確對待自己,在這期間就更能體現教師的一種人格修養。大家還要勤奮,只有這樣做、這樣想,才能把在校的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換得桃李滿天下。

  三、為人師表,體現師愛的偉大

  為人師表是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一個重要要求。首先要做到自正。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且學有特色,那麼教師必須做到以身作則,當好這個榜樣。其次要一視同仁。把教師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灑向學生心中的每一個角落,要每個學生的心田都有教師愛的雨露、愛的陽光,不因他們個性美醜、家庭貧富、學習成績的好壞、進步與落後而有所偏愛。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嚴、愛有度。嚴就要嚴在該嚴的地方,愛就愛在細微當中,愛不是牽就與縱容,當學生有問題時,該嚴就得嚴,耐心地幫助、教育,使學生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總之,一些優秀的教師都能把教育看成無比神聖而光榮的事業,把教育當成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我通過這次學習,更加深了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將會一如既往地把它當成無比光榮、無比神聖的事業。以後,我會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加強理論研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引導孩子手腦並用,用自己的真愛給孩子們支起一片幸福的藍天,把一顆愛心獻給孩子們,讓愛在萬頃碧波、藍天白雲間飛翔。使孩子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篇2

  愛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愛得深,愛得嚴。感動著他們的感動,痛苦著他們的痛苦,收穫著他們的收穫,成功著他們的成功,在學生心靈的沃土根植美好和夢想。

  ***一***、用親和之心架設教育之橋

  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優美的語言,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經驗?終於,我發現,這些都是一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但更重要的是有愛心,是穿越心靈的無私的真愛。師愛,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愛,是師德的老師的體貼,關愛使他們感到舒暢、親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讚揚和關心遠遠勝過冷冰冰的指責,這就是親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偉業,用真心觸動他們的心絃,也同樣收穫他們真誠的愛。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能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心,就是為師者赤誠的真心,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滋潤學子心田。,師德,決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無私精神的體現,一種不息的師魂!

  ***二***、用無私之心鋪就事業之路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博大無私、寬廣無邊的,也是無微不至的。教師,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學之梯

  在學校“科研興校,內涵發展”思想的引領下,成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師成為我的事業追求。我認真鑽研,努力實踐,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

  ***四***、言傳身教、嚴格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心得體會《學習師德師風的心得體會範文》。”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道德品質、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生活態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靈。正因為言傳身教這種特殊的育人效用,使為人師表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徑。因此培養人才的素質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簡單的一句話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教師展示的不僅是豐富的科學知識、嚴謹的教學風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且還有教師的個性及心理素質。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學生盡收眼底,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所表現的優良品質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教書”同時起著“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還要嚴以自律,嚴格要求,以身作則,作身先士卒的垂範。另外還要關心熱愛學生,課後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愛是人類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及情緒體驗,它在教育過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五***、根據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啟迪學生心靈

  現在的學生究竟有哪些特點?這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教書育人的指導思想一定要突出時代性,適應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渠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採取適合於學生心理特點的措施加以誘導,使學生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點,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針對學生的特點多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把學生吸引到正面來,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如經常開展紀律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紀律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的道理。

  教書和育人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這是人類社會教育過程中所共有的特徵,也是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教學活動不是隨意性的,而是根據一定社會所確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務的要求,教師按規定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一定知識,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所以,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書和育人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這是一條最基本的教育規律。將教書和育人割裂,只顧教書,不管育人,這不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會角色,缺乏職業道德,而且是對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教師神聖職責的褻讀。每個教師都要遵循教育規律,不僅要做好專業知識的傳播者,還要自覺當好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者和高尚心靈的塑造者,才不愧為合格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