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白髮人詩歌原文翻譯及鑑賞

  《上陽白髮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政治諷喻詩,通過描寫一位上陽宮女長達四十餘年的幽禁遭遇,揭示了“後宮佳麗三千人”的悲慘命運,對封建帝王的罪惡行徑提出強烈的控訴。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大家喜歡。

  《上陽白髮人》詩歌原文

  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樑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上陽白髮人》詩歌翻譯

  上陽宮人啊,上陽宮人,當年的花容月貌已經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髮如銀。綠衣監使守著宮門,一下就關閉了上陽人多少個春天。

  說起來,還是玄宗末年被選進皇宮,進宮時剛十六,現在已是六十。一起被選的本有一百多人,然而,日久年深,凋零淨盡,如今剩下只老身一人。

  想當初,吞聲忍淚,痛別親人,被扶進車子裡不準哭泣。都說進了皇宮便會承受恩寵,因為自己是那樣的如花似玉。哪曉得一進宮,還沒等到見君王一面,就被楊貴妃遠遠地冷眼相看。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進上陽宮,落得一輩子獨守空房。

  住在空房中,秋夜那樣漫長,長夜無睡意,天又不肯亮。一盞殘燈,光線昏昏沉沉,照著背影,投映在牆壁上;只聽到夜雨蕭蕭,敲打著門窗;春日的白天是那樣慢,那樣慢啊,獨自坐著看天,天又黑得那樣晚。宮裡的黃鶯兒百囀千啼,本該讓人感到欣喜,我卻滿懷愁緒,厭煩去聽;樑上的燕子成雙成對,同飛同棲,是多麼地讓人羨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絲毫的嫉妒。黃鶯歸去了,燕子飛走了,宮中長年冷清寂寥。就這樣送春,迎秋,已記不得過了多少年。只知對著深宮,望著天上月,看它東邊出來,西邊落下,已經四五百回圓缺。

  現如今,在這上陽宮中,就數我最老。皇帝聽說後,遠遠地賜了個“女尚書”的稱號。我穿的還是小頭鞋子、窄窄的衣裳;還是用那青黛畫眉,畫得又細又長。外邊的人們沒有看見,看見了一定要笑話,因為這種妝扮,還是天寶末年的時髦樣子。

  上陽宮人哪,苦可以說是最多:年輕也苦,老了也苦。一生孤苦,可又能怎樣?你不曾看到那時呂向的《美人賦》?你又沒見到今日的《上陽宮人白髮歌》?

  註釋

  ***1***上陽:即上陽宮,在洛陽皇宮內苑的東面。

  白髮人:詩中所描繪的那位老年宮

  ***2***綠衣監使:太監。唐制中太監著深綠或淡綠衣

  ***3***承恩:蒙受恩澤

  ***4***楊妃:楊貴妃。遙側目:遠遠地用斜眼看,表嫉妒

  ***5***耿耿:微微的光明

  蕭蕭:風聲

  ***6***囀***zhuàn***:鳴叫

  ***7***尚書:官職名

  ***8***鞵***xié***、履***lǚ***:都是指鞋

  ***9***美人賦:作者自注為“天寶末,有密採豔色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向獻《美人賦》以諷之。”

  《上陽白髮人》詩歌鑑賞

  這首詩的主題明確。作者在詩中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訴的筆調,描述了上陽宮女“入時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無數宮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嚴酷事實,從而鞭撻了封建朝廷廣選妃嬪的罪惡,在客觀效果上,具有揭露、控訴封建最高統治者荒淫縱慾、摧殘人性的作用。如此深刻、尖銳的政治諷諭詩,在唐代眾多的宮怨題材詩作中,是極為少有的。

  這首詩選材十分典型。作者沒有羅列眾多宮女的種種遭遇,而是選取了一個終生幽禁冷宮的老宮女來描寫,並重點敘寫了她的垂老之年和絕望之情。通過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高度概括了無數宮女的共同悲慘命運。該詩以人性之被摧殘去激動人心,也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更富有尖銳性。

  在藝術上,此詩作者運用多種手法來刻畫上陽宮女的形象:

  生動的細節描寫是其一。如對“天寶末年時世妝”的描寫,形象地表明上陽宮女幽閉深宮、隔絕人世之久。用衣著落後半個世紀這一外在的表現,說明一個女人如花歲月,似水年華被毫無意義地踐踏了,她一生都沒有獲得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意義,藝術表現的容量是相當大的,足以誘發讀者的想象力。

  細膩的心理描寫是其二。如“宮鶯百囀愁厭聞,樑燕雙棲老休妒”兩句,包孕著一個從原先的喜聞、羨妒到今日的厭聽、不妒的心理演變過程;它們與“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等詩句,均反映了上陽宮女對生活、愛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態,是她愁苦絕望心理的細緻刻畫。

  環境氛圍的烘托是其三。從“宿空房”至“東西四五百回圓”這一精彩片斷,通過渲染上陽宮環境的死寂、淒涼,襯托出生活在這座人間地獄中的上陽宮女的孤苦。

  從全詩來看,作者在寫宮女的幽閉生活時,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結合,詩句間具有濃郁的悲劇氛圍。 這首詩的語言具有質樸平易、“意深詞淺,思苦言甘”***袁枚《續詩品》***、“用常得奇”***劉熙載《藝概》***的特點,充分發揚了樂府民歌語言的優良傳統。全詩以七字句為主,又時或摻雜三字句等,長短相間、錯落有致。而“頂針”手法的運用,及音韻轉換之靈活,則使詩讀來琅琅上口,有一氣流轉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