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故事

  寓言是一種古老的文學形態,它憑藉著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藝術形象常給人帶來獨特的審美享受。那屬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疾風勁草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反抗王莽。一次他率人馬在經過永川時,有一個叫王霸的人和他的朋友一起投靠劉秀,他們跟隨劉秀打了許多勝仗。後來劉秀的軍隊進入河北,由於戰事不順利,很多人都逃離了隊伍,只有王霸依然忠心耿耿地跟隨著劉秀。劉秀十分感慨地說:在穎川投奔我的人,現在都跑光了,只剩下你還跟著我,真是隻有在猛烈的大風中,才能知道哪種草是最堅韌的。

  這個成語比喻在嚴峻考驗中,才能顯示出誰是最強者。

  篇2:價值連城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上來得一塊玉璞***末經加工的玉,外包一層石質***,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和大臣及玉匠看後說是石頭,並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武王繼位後,他又把玉璞獻給武王,結局同樣,又失去了右腳。文王繼位後,卞和不敢再獻玉了,就抱著玉在荊山下痛哭,直哭得眼裡流血。文王派人問其原因,他說:我傷心的主要是你們把玉認作石頭,把好心認為是欺詐。文王命人把玉璞鑿開,裡面果然是一塊質量極高的玉,被作為國寶珍藏起來,人稱和氏璧。後來這紙璧落到趙惠王手裡,秦昭王要用15座城換取。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極有價值的東西稱為價值連城。

  篇3:見利忘義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孃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指看到有利可圖就忘掉了道義。

  篇4:結草銜環

  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後,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後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後讓他這個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後,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後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並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

  據古代神怪小說載:東漢楊寶在9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隻受傷的黃雀,楊寶把它帶回家飼養,等傷好後把黃雀放了。過後,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並口銜4枚白環,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一樣珍貴。後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

  這是兩個很荒誕的故事,可能是作者杜撰出來的。因為這兩個故事都含有知恩必報的意思,所以後人把它們結合成一句成語“結草銜環”,形容感恩圖報。

  篇5:借花獻佛

  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

  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髒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裡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