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寓言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育意義的故事,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聲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後來秦始皇出宮巡遊,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矇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2:喋喋不休

  張釋之是堵陽人,字季,是漢朝的廷尉。一次,他跟隨漢文帝出行,登臨虎圈,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的各種禽獸的情況,問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只能東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嗇夫從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周全。

  漢文帝說:“做官吏不該像這樣嗎?上林尉不可依靠。”於是命令張釋之讓嗇夫做上林令。張釋之過了一會兒才上前說:“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說:“是長者啊!”張釋之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說:“也是個長者。”

  張釋之說:“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為長者,可這兩個人議論事情時都不善於言談,現在這樣做,難道讓人們去效法這個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嗎?

  “秦代由於重用了舞文弄墨的官吏,所以官吏們爭著以辦事迅疾、苛刻、督責為高,然而這樣做的流弊在於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表面形式,而沒有同情百姓的實質。因為這個緣故,秦君聽不到自己的過失,國勢日衰,到秦二世時,秦國也就土崩瓦解了。

  “現在陛下因為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氣,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實際。況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猶如影之隨形、聲之迴應一樣,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審慎啊!”

  文帝說:“好吧!”於是,取消原來的打算,不再任命嗇夫為上林令。

  3:芒刺在背

  霍光是西漢有名的大臣,漢武帝很器重他,封為大將軍。漢武帝臨終,令他輔佐幼主昭帝劉弗陵,朝廷裡的大事都由霍光決定。

  霍光雖然對皇室效忠,但是他對反對自己的人不能相容。他利用手中權力排斥異己,將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造反罪名殺掉,迫使反對自己的燕王等皇親國戚自殺,朝廷裡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怕他。

  昭帝死後,由昌邑王劉賀即位,這個皇帝從不幹正事,霍光很生氣,不久又將劉賀廢黜,迎立劉詢為漢宣帝。宣帝深知霍氏勢大,自己的生死存廢都取決於霍光,因此對霍光非常害怕。

  有一次,宣帝去祭祀,在宣帝乘車往高廟向祖宗牌位朝拜的路上,霍光與他同坐一輛車,宣帝非常緊張,不能自持,背上好像有小刺在扎,難以忍受。後由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他才行完大禮。

  不久霍光病死,霍氏家族的人企圖廢掉宣帝,立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帝,結果陰謀敗露,被滿門抄斬。

  

的人還:

1.源於寓言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

2.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庖丁解牛

3.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無價之寶

4.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南轅北轍

5.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