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短篇寓言故事

  職場是一個瞬間萬變的地方,關於它的短篇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假博學出洋相

  從前魏地有個人,素以博學多識而著稱。很多奇物古玩,據說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麼朝代的什麼器具,並且解說得頭頭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為自豪。

  一天,他去河邊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東西,把腳也碰痛了。他恨恨地一邊揉腳一邊四下張望,原來是一件銅器。他頓時忘了腳疼,拾起來細細察看。這件銅器的形狀像一個酒杯,兩邊還各有一個孔,上面刻的花紋光彩奪口,儼然是一件珍稀的古董。

  魏人得了這樣的寶貝非常高興,決定大宴賓客慶賀一番。他擺下酒席,請來了眾多親朋好友,對大家說:“我最近得到一個夏商時期的器物,現在拿出來讓大夥兒賞玩賞玩。”於是他小心地將那銅器取出,斟滿了酒,敬獻給各位賓客。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裝出懂行的樣子交口稱讚不已,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寶物。可是賓主歡飲還不到一輪,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個從仇山來的人一見到魏人用來盛酒的銅器,就驚愕地問:“你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這東西?這是一個銅護襠,是角抵的人用來保護生殖器的。”這一來,舉座譁然,魏人羞愧萬分,立刻把銅器扔了,不敢再看一眼。

  無獨有偶。楚邱地方有個文人,其博學多識的名聲並不亞於魏人。一天,他得了一個形狀像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緻,頸毛與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個洞。楚邱文人怎麼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就到處打聽,可是問遍了街坊遠近許多人,都沒一個人認識這是什麼東西。只有一個號稱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人聽到訊息後找上門來,研究了一番這古物,然後慢條斯理地說:“古代有犧牛形狀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狀的酒杯,這個東西大概是馬形酒杯吧?”楚邱文人一聽大喜,把它裝進匣子收藏起來,每當設宴款待貴客時,就拿出來盛酒。

  有一次,仇山人偶然經過這個楚邱文人家,看到他用這個東西盛酒,便驚愕地說:“你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這個東西?這是尿壺呀,也就是那些貴婦人所說的‘獸子’,怎麼可以用來作酒杯呢?”楚邱文人聽了這話,臉噌地一下紅到了耳朵根,羞慚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趕緊把那古物扔得遠遠的,像魏人一樣不敢再看。世上的人為此全都嘲笑他。

  明明不學無術,卻偏要裝作博學多識的人,最終只能自欺欺人,出盡洋相。

  篇2:書生丟官

  有個南昌人,住在京城裡,做著國子監的助教。一天,他偶而路過延壽街,看見一個年輕人正在點錢買《呂氏春秋》。剛好有一枚錢掉在地上,這個人就走過去用腳踩住錢。等年輕人走後,他就彎下腰把錢撿起來。旁邊坐著個老頭子,看了半天,忽然站起來問這人的名字,冷笑兩聲就走了。

  後來這個人以上舍生的名義,進了謄錄館,求見選官,得到了江蘇常熟縣尉的職位。他正打點好行裝,準備上任,遞了一張名片給上司。當時,湯潛庵正擔任江蘇巡撫,這人求見了十多次,巡撫都不見他。官府裡的巡捕傳下湯潛庵的命令,叫這人不必去赴任,原因是他的名字已經掛進了被檢舉彈劾的公文裡了。這人大惑不解,便問是為什麼事情而被彈劾的。人家回答說:“是因貪汙。”這人想,自己還沒到任,哪裡會貪汙呢。肯定是搞錯了,就想進去當面解釋一下。巡捕將此事稟報了湯潛庵後,再次出來傳達道:“你難道不記得當年在書鋪裡的事了嗎?你當秀才的時候,尚且愛那一文錢如命。現在你運氣好,當上了地方官,那你還不把手伸進人家的口袋裡去偷,成了戴著烏紗的小偷?請你馬上解下大印走吧,別一路上哭個不停。”這人才知道,當年問他姓名的老頭,竟是這位湯老爺。他於是慚愧地辭官而去。

  當官還沒上任就被彈劾,也算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這個故事可以給那些貪圖小利、行為不檢的人作個勸誡吧。

  篇3:植樹與當官

  有個叫作郭橐***tuo***駝的人,是專門幫人家種樹的。他植樹的本領特別高強,經由他手栽種的樹,全都成活了下來,還長得枝繁葉茂,結的果實也又多又早,他的同行們無論想什麼辦法總是比不過他。

  於是大家就懇求郭橐駝介紹一下他植樹的經驗:“請您侃侃您的植樹經,教教我們吧!”

  郭橐駝想了想,就回答大夥兒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我只是隨樹木自己的生長規律讓它發展而已。一般說來呢,移植樹木的時候,要注意四個方面:樹根要舒展開來;培土要儘量均勻;原上不能去掉,要儲存下來;築土則要緊密。照這樣做了以後,就不用再老記掛著它、經常去動它,只管離開就可以了。總而言之,栽培樹木時要像照顧嬰兒一般精心,栽好以後要置之不理。只有這樣,樹木的生長規律才不會受到破壞,它的本來習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別的種樹人,則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種是栽種時不夠精心,使樹根得不到充分的伸展,原土全被丟棄,換成了生土,培土也不勻,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樹自然長不好。還有一種正相反,對樹愛護得太過分了。種下樹以後,早晨去看看,晚上又去摸一下,剛走開又不放心地回頭去料理一番,甚至用指甲把樹皮掐破來看樹是活的還是死的,還用手去搖動樹根看土是鬆了還是緊了。這樣弄得樹一天比一天虛弱。原本是懷著愛它的心思,其實卻是害了它啊,這和對它照顧不周也沒多大區別,樹也還是長不好。”

  請教郭橐駝的人又問他說:“依您的看法,種樹的道理和當官治民有相通的地方嗎?”

  郭橐駝說:“我只懂得怎麼種樹,可不會當官治民。不過我住在鄉間,看到老爺們總是喜歡對老百姓發號施令,似乎是很愛惜人民,動不動就派人督促百姓們耕種啦、收割啦、抽絲啦、織布啦,還有養雞養豬什麼的。今天打鼓叫人家集合,明天敲梆子叫人家聚攏,百姓們窮於應付,疲於招待,連吃飯的時間都快沒有了,還怎麼有精力去搞好生產呢?這樣看起來,當官治民也確實和栽種樹木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啊!”

  植樹經和當官治民的原則共同說明了一個道理,不僅要從外部儘量維護事物,更重要的,還是不能違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啊!

  
猜你喜歡:

1.職場勵志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2.21個最經典的職場勵志寓言小故事

3.10個職場經典寓言故事

4.職場寓言小故事6則

5.2015年經典的職場勵志寓言小故事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