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的真相

  荊軻竟然膽大包天“刺殺”秦王?背後有什麼陰謀?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秦王一心想統一中原,便不斷向各國進攻。並霸佔了燕國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決定兼併列國,還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不會操練兵馬,於是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遇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特別感激太子丹。

  後來秦國滅了韓國;之後秦國大將王翦一直向北進軍,逼近燕國。

  燕太子丹就趕緊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靠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

  荊軻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報仇,可就是不知道該怎麼給你說。”

  樊於期說:“你有什麼主意就直說吧!”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就怕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肯定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那你就拿去吧!”說完就拔出寶劍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為荊軻準備了一把用毒藥煮煉過的鋒利的匕首。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亡。又派了僅僅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為荊軻做副手。

  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上車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刺秦王簡介:

  《荊軻刺秦王》選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俠義英雄荊軻的形象。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死。

  荊軻刺秦王歷史背景:

  戰國後期,經過長期諸侯割據戰爭,諸侯各國盛衰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秦國。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變法,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並逐步向東擴充套件。而秦惠王、秦昭王時期,繼續擴張,井繼續推行軍功爵制,按軍功頒賜爵位,以爵位賞賜土地和隸農,使秦人“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軍事實力大增。同時,秦國物產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經過由孝公至莊襄王六世百餘年的苦心經營,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遠勝於其他六國。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死去,其年僅13歲的兒子嬴政繼位為秦王,但當時的國政大權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贏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同時也開始周密佈署統一六國的戰爭。秦王贏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軍攻佔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虜韓王安,在韓地設定潁川郡,韓國滅亡。接著便把兵峰直指趙國。公元前229年,秦大舉攻趙,名將王翦率軍由上黨出井陘,端和由河內進攻趙都邯鄲。於公元前228年攻佔了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兵臨易水,威脅燕國。

  燕國在七國當中,是比較弱小的一個,但也有其輝煌的時期,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將樂毅為上,統率燕、秦、楚、韓、趙、魏六國軍隊攻齊。在濟水之西大敗齊軍,攻克臨淄。之後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就攻取了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使齊國幾乎亡國。燕昭王死後,對樂毅不滿的燕惠王繼位,齊臣田單乘機使反間計,使燕惠王撤換了樂毅,派騎劫代替樂毅。田單用火牛陣一仗擊潰燕軍主力。並一舉將燕軍逐出國境,收復淪陷的七十餘城,使齊國復國。自此,燕國便一蹶不振,國勢日衰。至燕王喜時期,國力更加衰落,由他的兒子太子丹***?—前226***主持朝政。

  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秦王待太子丹並不友善。後太子丹逃歸燕國。大臣們勸他跟齊、楚、魏再組合縱對抗聯盟,太子丹認為那已不切實際,而且緩不濟急。他決心採取左道旁門的手段,派遣刺客去脅迫贏政,命他承諾退還侵略的土地,並保證不再繼續侵略。如果他拒絕,就把他刺死,以此來阻擋秦國的兼併之勢。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田光,經過田光先生的引見而結識了著名的俠士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