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成語有什麼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寓言故事裡誕生了這麼多成語。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寓言故事成語篇,希望你們喜愛!

  寓言故事成語篇1:義不容辭

  東漢末年,曹操率30萬大軍直取江南。東吳孫權聽到這個訊息後,急忙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謀士張昭建議,立即發信給荊州的劉備,讓他和我們聯合起來抗擊曹操。因為劉備是我們東吳的女婿***劉備的妻子是孫權的妹妹***,援助我們抗曹是他義不容辭的。劉備見信後找諸葛亮商量。諸葛亮說,曹操新近殺了西涼太守馬騰,所以只要派人去聯絡馬騰的兒子馬超,讓他帶兵入關,就能叫曹操無法再來進攻江南了。這個成語意思是在道義上是不允許推辭的。

  寓言故事成語篇2:義無反顧

  司馬相如是位才子,會擊劍撫琴,但最擅長的是寫詩作賦。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讓他在自己身邊作官。這時正趕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於他徵集民工過多,又殺了他們的首領,引起了巴蜀人民的驚恐和不安,發生了騷亂。漢武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便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並且讓他寫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釋。

  司馬相如在文告中說:“調集民夫、士兵修築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長老、子弟並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或自相殘殺是不對的。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刃和箭鎬而上,絕不容許回頭看,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你仍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

  司馬相如將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又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

  寓言故事成語篇3:亦步亦趨

  春秋時,孔子的學生顏回對老師十分崇拜,事事追隨摹仿,連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腔調,都要學孔子的樣子。有一回,顏回對孔子說:“老師慢步走,我也跟著慢步走;老師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老師跑,我也跟著跑;老師飛奔,我只能驚異地瞪著眼睛,從老師腳步揚起的灰塵中看著您的背影了!”

  寓言故事成語篇4:因人成事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三寸之舌”則是平原君稱讚毛遂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後,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合抗秦。可是楚王懼怕秦國,不肯答允。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麼說了這麼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楚王便轉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麼?”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裡。你叫嚷什麼!”

  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揮他的優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現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裡,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強,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乾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恥,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麼?!”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願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毛遂又逼問:“聯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說:“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塗在脣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後是我。”塗完血,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塗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於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稱讚毛遂,其餘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後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鑑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強啊!”後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後,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於辯論。

  
猜你喜歡:

1.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2.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3.源於寓言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

4.成語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5.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