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介紹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位於州府鹿城南端,是"八五"期間雲南省興建的3大博物館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簡介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位於州府鹿城南端,是"八五"期間雲南省興建的3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目前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於1993年6月破土動工,1995年7月21日楚雄彝族火把節期間建成開館。其設計和建築充分利用山坡地形的高差,依山就勢佈局,將彝族民居土掌房、垛木房與現代大屋頂等建築風格相融合,使建築既突出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又體現出現代建築的巨集偉氣勢。

  二、展品

  序廳

  序廳以形象、生動的河盤模型,電子控制立體顯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形、地貌、行政區劃分佈、交通網路、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民族文化精華及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在楚雄的活動情況等。

  古生物廳

  古生物廳分恐龍世界、海洋生物、陸生動物、祿豐古猿、元謀古猿5個單元,以圖、文字、化石標本三位一體的形式,向人們介紹地球上從生命起源的"三葉蟲"到古猿的漫長曆史演化過程。展出了距今800萬年前的祿豐臘瑪古猿化石,400萬年前的元謀蝴蝶臘瑪古猿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證明楚雄是人類發祥地之一。

  歷史文物廳

  歷史文物廳分為舊石器時代文物、新石器時代文物、青銅器時代文物和元、明時代文物共4個單元,展出有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牙齒化石及舊石器時代實物,有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各種實物及石棺墓復原,有青銅時代的楚雄萬家壩銅鼓等文物。

  民族廳

  民族廳是博物館內最大的展廳,共設4個展室,側重展出反映彝族的生產、生活、風俗等實物,展出州內外近百套各個彝族支系不同的服飾和數百件彝族手工刺繡品,以及彝族虎圖騰、畢摩文化和彝族先民古老文化的結晶--"十月太陽曆"等。

  中共楚雄地方黨史廳

  中共楚雄地方黨史廳展出了大革命時期楚雄籍的優秀共產黨人趙祚傳、姚宗賢、畢昌傑、張肪等人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事蹟;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楚雄的光輝業績;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史資料等。

  書畫廳

  書畫廳收藏並展出國內有一定造詣的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作品,計100餘幅,其個有數十件為彝文書法作品。還有郭沫若、班禪大師等人的墨寶真跡。

  動植物標本廳

  動植物標本廳分種子植物、陸生脊椎動物、自然保護區、淡水魚類、森林昆蟲5個單元,通過對眾多的動植物標本的觀察,能使人們對彝州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一個概貌的瞭解。

  三、展覽與藏品

  明青花如意開光紋蓋罐

  明代文物,通高40.5 cm、口徑1*** cm 、腹徑32.4 cm、底徑15.5 cm。

  祿豐縣黑井鎮石龍村出土。寶珠紐蓋、直口、短頸、鼓腹、腹下漸收、小平底;蓋飾魚藻紋、蕉葉紋;頸飾回形紋;肩飾如意開光竹草紋;腹飾纏枝牡丹,下腹飾仰蓮紋。

  春秋萬家壩型繩紋銅鼓

  春秋時期文物,高28 cm、面徑34 cm、胴徑46cm、足徑48 cm。

  雲南省騰衝縣出土。青銅、素面、胴部突出、束腰、足外撇;腰、足部飾繩紋;鼓面有4個方形小孔。

  明初青花八開光人物罐

  明初時期文物,高27 cm、口徑16.5 cm 、腹徑30 cm、底徑15.7 cm。

  祿豐縣黑井鎮石龍村出土。直口、卷脣、短頸、溜肩、鼓腹;腹下內收;平底;肩腹部飾八開光人物圖案,下腹飾仰蓮紋。

  春秋銅釦飾

  春秋時期文物,直徑14.6 cm。

  楚雄張家屯古墓出土。圓形,圓紐,紐飾三角形紋及三道弦紋;內外區飾回弦紋、連點紋、繩紋、變形獸紋;背面鑄有1扣鉤。

  戰國萬家壩型銅鼓

  戰國晚期文物,高34 cm、面徑26 cm、胴徑39 cm、腰徑30 cm、足徑44 cm。

  牟定縣出土。青銅,圓形鼓面,胴部突出,足部外撇;鼓面有芒紋,鼓身有兩道合範線,腰部有兩個對稱橋形耳。

  

看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的人還看了:

1.楚雄州博物館

2.暑假雲南旅遊攻略

3.昆明到元謀自駕遊路線

4.南寧到雲南自駕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