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入門左手

  吉他入門學習中左手的靈活度練習是不可缺少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指法練習

  第一:徒手練習:無事的時候把左右手指張開,相同的手指合在一起用力按壓,練習手指開合度。

  第二:手指最末端一節直起來就不會碰到其他線了,按弦是要按住靠近品柱的地方才能省力,當然就沒那麼痛了,不要按格子中間,

  第三,找對位置後迅速按弦,完了迅速放開,慢慢在弦上按不僅手指受力時間長,很疼,而且不利於學習和絃。

  練習

  初學左手主要是訓練食中無小四指,可先選擇0-3品訓練食中無三指,方法如下,從六絃開始彈奏0品***空弦,什麼都不按,右手先建議只用拇指***,接著六絃1品***用左手食指按此處,右手拇指彈響此弦***,然後六絃3品***左手無名指***,五絃0品***空弦***,五絃2品***左手中指***五絃3品***左手無名指***四弦0品***空弦***四弦2品***左手中指***四弦3品***左手無名指***三絃0品***空弦***三絃2品***左中指***二絃0品***空弦***二絃1品***左食指***二絃3品***左無名指***一弦0品***空弦***一弦1品***左食指***一弦3品***左無名指*** 以上是C大調音階的基礎練習,主要用食中無三指對應到1、2、3品,在6根弦上完成練習。

  下一級練習是半音四指訓練,用食中無小四指對應到任意一根弦的1、2、3、4品做如下訓練:按1234品的順序分別彈響,再按4321的順序分別彈響,最後一條是按1324品食無中小彈奏,先在一弦練習,然後從一到六從六到一弦換弦練習。

  再下一組練習,是上一級練習換品訓練,方法是1234品做得三條練習,按順序做到2345、345***567、5678……品上,一般做到9-12品結束,這樣適合古典和民謠以及電吉他各種琴型。

  必做的進級練習***賽格維亞式大小調音階練習***,六絃開始1、3、5品用左手食中小對應按弦,然後五絃235對應食中小,四弦234品食中小,三絃245品食無小,二絃356品食無小,一弦357品食中小來對應彈奏。原理是每根弦上分佈七聲音階的三個連續音來進行音階,目的是對左手四指擴張或對位訓練。

  中高階訓練,各種音階與音隊模進訓練。包括:五聲音階***五調式*** 七聲音階***大小調*** 布魯斯音階 JAZZ小調音階***即BEBOP*** 旋律法調音階***多利亞 弗利幾亞等七個***及旋律法調變化音階 還有各世界各民族各國家的地域性階***如日本音階 印度音階 西班牙弗拉門哥等 ***的音階。後面還應該加個“等”,總之要練的很多。

  然後說到和絃訓練***這也是左手手指最重的訓練之一***。先從0-3品內的和絃開始按起,如C Dm Em F G Am等 還包括轉換和絃訓練。然後要升品做各種大小橫按的轉位和絃訓練。 最終還要做各種位置的擴充套件和絃訓練***如G7 #F7-5 Asus4/E 七品的彈法等***這樣左手從單個手指到多個都訓練了

  下一步是技巧訓練:比如說滑音 擊勾 推拉弦 震音 漣音 左手悶音等諸多技法訓練。

  最後是樂曲分級訓練 ,你能彈下幾級的曲子也能相對證明你的左手訓練到了幾級***只是相對喲***。

  哈哈,就到這裡吧,希望對您的吉他左手訓練之旅會有幫助!

  忘說了,還應該有左手拇指按弦訓練,因為現今的很多和絃***還有指彈吉他曲***還要用到拇指

  指法轉換

  民謠吉他初學者如何正確面對左手的指法轉換問題 一開始,還來不及做任何動作,你只是看著手中的木頭,就激動的不行,在此之前,你已無數次的在各種視訊媒介裡被那些行雲流水般的演奏打動,無數次的任由木頭髮出的天籟浸潤你的耳朵,現在,它就在你的面前,你的手中,就在你的懷裡,那一刻猶如置身天堂,難以置信。接著,你試著把手指***很可能第一次伸出的就是左手食指,除非你是左撇子***放在琴絃上,大多數人會毫無顧忌的用力把弦按向指板上的音品,恐怕是由於太興奮了,實際應該感觸到的疼痛在第一時間還不算明顯,再往下,你會迫不及待的用你的右手,隨意的由上至下掃撥琴絃,隨即便聽到幾聲不太連貫的悶響,這主要是因為左手的大多部分擋住了琴絃以至不能順暢發音,到這時為止,第一次經驗算是基本印入你的腦海,但它並不真實,在系統的有方向性的學習之前,這是一把民謠吉他所帶給你的最初印象。 大約一個月後,你開始朦朧的進入了初級的學習階段,這時你恐怕已經會按下C和絃,Am和絃,Em和絃,真的象是一個飛躍,內心的愉悅感漸漸充滿,每一天的生活裡,你有了一份新的期待,音樂的活力開始在你的身體裡滋長,這真是太好了!我的預計是,大概有百分之五的人,會在這第一個月裡,將左手的四個常規按弦手指磨出水泡至少一次,***如果是劣質琴至少兩次***他們每日的練習時間在五到六個小時,這時他們的手指指尖是一種傷口剛癒合不太久的狀態,已經可以忍受數小時的按弦練習而不至於太疼,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不需要任何的人指教和引導,因為他們的手指恐怕是有天份的,別太相信這個,但也別總是藐視,天份,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存在的,他們就在這一個月內可以熟練的轉換各類常用和絃,***橫按除外***你肯定急於想對號入座了,當然,你有更多的可能是剩下的那大部分人中的一個,恐怕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練習,木頭可能只是你的一個消遣,一個在生活裡豐富娛樂專案的體現,你並不想弄的血肉模糊,或者你只是想在你未來的女友面前小露一手賺點才藝分,這都無可厚非,每一種選擇都是對的,只要是你願意的,那好吧,來找找所謂的捷徑,不過,事先宣告,這只是所謂的捷徑,不是絕對的,更多時候它或許只是能幫助你達成一些短期目標,例如快速的學會一首歌曲的簡單伴奏,當然,如果你五音不全,節奏不分,就不在我建議的範圍了。 好吧,進入正題,民謠彈唱在演唱和伴奏時,可以說是一心三用的,一是左手的指法轉換,二是右手的彈奏,三是準確融合其中的演唱,三者越協調

  ,聽覺部分感受越和諧,但在開始很難完成的順利,相當一部分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一開始就學習難度過分高的歌曲,到最後很有可能學至中途便無奈放棄,所以建議選曲時要慎重,目前國內的教本多是以本土或港臺歌星的曲目做為示範案例,事實並不科學,大多的教本只是激發了初學者的興趣,而忽略了學習的階段性安排,尤其需要為多數的泛愛好者們***原諒我的這個稱謂吧嘿嘿***訂製些靈活的或者直白些說投機的進階曲目,同樣是考慮到音樂性,學習性和階段性,這無疑是個更好一些的方法***不敢說是最好***,筆者由於多種原因已許久未彈奏過現在的流行歌曲,就英文老歌來說,應該也有不少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例如"Moon River"***月亮河*** Edelweiss***雪絨花*** "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風中飄*** 等,甚至Yesterday,這樣在和聲變幻上十分微妙的歌曲,在指法演繹上都並不算太難,可要在現下的流行歌曲中找出如此的同類就十分困難,種種的原因吧,過分的商業化,詞曲上越發程式化,當然還是有些好歌,例如I Belive,和聲編排經典,有貼近民歌的那種感覺,但指法上的難度卻不是初學者能夠承擔的,所以,第一,循序漸進的選曲是關鍵,好的民歌不在技法的難易,而在是否最大限度的融入了情感,此乃其一。 其二,最初演奏的人,往往由於選購了劣質的練習琴,因其琴絃與指板的距離過高,手指按下琴絃需要花費數倍於正常按弦時的力度,加之手指尖未經鍛鍊,十分容易乏力和疼痛以至最終起泡掛彩,如果有把相對標準些的練習琴,這種情況還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接著說按弦,初學的人更多的因為興奮,激動或是緊張,常常在按弦和練習和絃指法時用力過猛,這樣做會導致以下結果: 一,手指過份緊密和僵硬的按弦,能直接導致更換和絃指法不順暢,出現卡位,擋弦,悶音等,長久不變而成習慣的,就很難自如的表現民歌彈唱的魅力,因為最終,民歌彈唱表演的要旨就是放鬆情緒,迴歸自然,這裡也就包含了肢體的放鬆,在放鬆和自然的狀態下,歌曲的情感和精髓才能充分的流露; 二, 儘量避免一次性的整體指法更換。說到這,就想起那年看James Taylor的演唱會視訊的感受,我能很清楚的看見他的指法遊移挪換時的美妙動作,那手指就象在跳巴蕾,十分自如,更加有趣的是,無論是在他近六十歲時的表演還是二十多歲時的show,這個動作自始至終完全一樣,分不清何時更熟練些,有一點很清楚,他不是瞬間換把位和指法的,在練習時有個這樣的詳細的指法規劃,即下個和絃先彈哪個音就先換哪個手指的位置,這樣,兩個和絃的連

  連線是通過不同時段完成的,既能完整的展現重點和絃的分解輪廓,也不會輕易割斷上下和絃之間的關係,和聲的進行都是有連帶性的,任何一個和絃也不可能單獨的存在,至少在一首樂曲裡是這樣的,所以對與初學者,這是個容易漸進的方法,同樣對想深入民歌彈唱的朋友也是授益終身的,養成一個好的彈奏習慣比學會一首流行歌曲可重要的多; 三, 合理的分配各手指功能。恐怕得再一次說到教材,目前的教材裡還是較少提到這個問題,當然對於這點更適合自學能力強的朋友,他們通常是會自我思考的一類,舉個例子,例如D和絃的按法,幾乎全部的教材裡所建議的D和絃的按法都是中指按住一弦二品,無名指按二絃三品,食指按三絃二品,當然這裡有一定的科學性建議,從手指的生理活動規律的角度出發,這樣按弦是比較合理,但是,又來了,James Taylor不這麼按,他的D和絃的按法都是食指按住一弦二品,無名指按二絃三品,中指按三絃二品,這僅僅是一個現象麼?當然不是,我們得動動腦筋,為什麼他要那樣做,仔細研究他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的多數經典的原聲吉他伴奏的指法都是以D型和A型指法為主,而從D和絃到A和絃,或是A到D,或是D到G,配置他的D和絃按弦法都更方便些,不相信的,你可以試試,老手們,你也可以試試,只要別帶偏見,你就會發現,James Taylor是聰明的,也是用了心的,他找到了更適合他的彈法,這樣在任何Show裡,都可以以最自如的方式展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最深的表現力。是的,自如,這很重要,當然這只是舉了個例子,D和絃的按法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其實這也是我喜歡民歌彈唱的一個原因,沒有太多規矩和束縛,怎麼舒服怎麼來,但還是要注意,要合理的安排和推算,最大限度最快的掌握和絃把位的自如更換; 四, 關於橫按,我想這恐怕是大多數打了退堂鼓中途放棄的人的主要難題,仔細想想,多數至今已是所謂高手的朋友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橫按確實是比較容易讓人灰心的,說到這兒不得不分析各手指的日常狀態,如果你不是左撇子,那麼學習吉他左手的技巧相對於右手是要難很多的,更多的複雜的指法在等著你,而橫按只是最初攔住你去路的那隻小野獸而已,有辦法麼,當然有,但不是法寶,最終戰勝這隻小野獸的還是你的恆心和信心,通過不斷的努力來完成最後的自如演奏。 我能給的建議是:1. 先小橫按***別扔磚頭!***,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無論如何你總算是知道了F和絃的大致音色,相信我,那個缺漏的根音不會傷害到你,要不了太久,你就能找回來,無疑,這樣做是建立信心

  ,通常大橫按,是需要你的食指來個貫穿指板的動作並保持一定時長的不變,這是困難所在,要保持還得讓每一個弦上的音色流暢,這在開始是沒法做到的,但你要做的就是,先來個小的,別小看這個小的,食指的二絃三絃四弦橫按也是常有的事,在關節上的變動是更難做到的,先做到簡單的就是個良好的開端,別小看,千萬別小看了! 2. 嘗試在一開始就用上大拇指按六絃,按不住,儘量,一般來說,拇指按六絃在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算是什麼很難的事,而且,這相對於食指貫穿橫按也要簡單些,還一個很重要的輔助說法,就是在日後熟練的使用大拇指和食指配合的橫按是個更好些的方式,筆者從欣賞的角度來說,這種彈法似乎能更加流暢些。 3. 注意看看你的食指,是結實型的,還是麻桿兒型的,結實型的話,會討巧些,指關節的肌肉能更厚和結實,有利於按弦,如果食指瘦弱,骨節突出,就要找到橫按的最佳位置,別讓琴絃正處在指關節的凹陷處,那樣的話,無論你怎麼用力也是白費。橫按是一個需要從更長的一段時間來解決的問題,開始切忌著急,以免食指著力點不對而導致習慣性的指法變形就不好糾正了。 五, 心理問題。這個情況可以用來說明個體之間的差別,學習一種技巧,有人快,有人慢,有人甚至中途放棄,這都是正常現象,從普遍性來看,這沒有探討的必要,但針對個體而言,針對每一個急切想要進入民歌吉他領域的心靈而言,就有了需要研究的必要,還是從多數人的角度來說,應該會出現的是以下的三大現象: 1是急躁,急於要在某段時間內練熟某首歌以作為對學習木頭演奏的紀念性標本,沒什麼長遠的規劃; 2是輕視,認為民歌吉他不過是幾個常用的和絃連綴起來彈完了事,不求進取,進階只完成一小步就宣佈已經學會了! 3是畏懼,總是不願太大聲的演奏,總是誤解民歌彈唱就是抒情就是細語輕歌,輕到只有自己聽的清,這樣的練習方法最易導致動作的變形,手指力度的不足,和演唱與伴奏的脫節;能克服這三點,至少在初級進階的道路上會走的更快,更見成效。 六, 最後是一個細節問題。民歌彈唱畢竟也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因而,在學習過程中還是要學會在理論中找到所謂和絃演變的對映,不能只知快速熟練的轉換而不知為什麼在互相的轉換中不同的和絃起著什麼樣不同的作用,我想,或許這應該是同步進行的一個過程,最好不要分誰先誰後,同步,就不會陌生,就不會誤解,不會把音樂當成九九表來背,音樂是美妙和變化無窮的,和諧和自然流露的,伴隨著情感的抒發表現

  出嚴謹的編排,這是上天賜予的理性和感性和諧交融的禮物,我們都是受益的寵兒。 其實想想也挺簡單,前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而已,你所要關注的,就是細細的品位那一首首絕妙的民歌中的華美樂章。終有一天,你的手指靈動,你的智慧纏繞指尖,那才是你最為沉醉的-----隨心所欲的彈,自由自在的唱。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