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

  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採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課堂的如何構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高效課堂建設是建立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上的,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會打造出高效的課堂,高效課堂建設離不開專業化的教師。我校當前的課堂改革就是“基於教師專業發展背景下的個性高效課堂建設”。我們在新課改的探索中認識到,教師不能做教書匠,而是應該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實現“教學相長”,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經過學習和交流,廣大教師認識到: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而要實現點燃,打造優質課堂,就應該依據“學生的心理規律、認知規律、學科規律”三個規律,這是我們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而“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識建構、習慣培養”是我們建構高效課堂的基本標準,態勢,我們的教學必須遵循“以學定教、獨立思考、多維互動、展示評價”四個基本原則。作為地理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思考、重文字輕圖表、重積累輕運用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歸納,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習過程成為啟發思維,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愉快活動。

  地理學科的空間性較強,課上我們要求學生將每一個地理事物都要落實在圖上,培養學生查閱地圖、使用地圖的習慣,課上的識圖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從圖中獲取資訊的速度和能力、有時候也要學生依據文字繪圖,培養學生繪圖的習慣。課堂上還積極創設情境,訓練每位學生大膽表達、積極發問的習慣。在我們的每堂課中都自始至終的滲透著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加強 。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應用往往是教教材、灌輸應考的知識,使學生成了學會參加考試的工具,與對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指導意義脫節。今天的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以教材為抓手,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怎樣合作、怎樣探究、怎樣生活,體現會學比學會更重要的理念,為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服務。教師在教學中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可根據現在教學的需要打破教材的現有內容設定順序,重新形成一個完整的,切合實際和學生認知規律的的學習系統。

  課堂上給每位學生充分表達和展示的機會。主要有學習小組內的展示交流,也有面向全班同學的主講交流。有課前預習的展示也有課上問題解決方法的展示。讓學生主講既滿足了優秀學生的表現慾望,又讓缺乏信心的學生增添一份成功感,不斷地激勵學生自我超越。

  總之,我校的優質高效課堂建設還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有信心將我校的地理高效課堂建設和教學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